问你一个问题:
如果让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罪犯都消失,世界会不会从此就一片宁静祥和了呢?
答案是:不会。因为遵纪守法的人中间会自动形成新的分化,有一拨原来的“良民”会变成新的罪犯。同样地,监狱里面的罪犯也会自动分化出监规执行有力的人,调停者和依旧桀骜闹事的主。
所有看似单点的问题,背后其实都有一个系统在作用。
比如:小时候,我妈总是对我唠唠叨叨,千叮咛,万嘱咐。有时候烦得不行我就索性不回信息,不接电话。直到有一次,我的心理学老师告诉我,去看看你的外婆是怎么和你妈妈相处的:我的外婆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女人--一个像男人的女人。再往上,外婆的亲生父母将她过继给了家族里没有子女的姑姑,那种幼小分离的焦虑和不安,让她极度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被不测随时威胁。
我们看着有自己的个性和主张,其实无不承受着家族累生累世的沉淀,无论是好还是坏。
那么问题回来了,我们如何才能长成自己本来的样子呢?
我的回答:在团队里,在关系中。
为什么?
想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先来看看这几个问题:
中国人慎独,因为独处的时候少了周围环境的约束,人身上本来藏有的邪念就容易被激发而形成对社会的某种威胁。而我认为每个个体都是一个独立的,是本自具足的“太极能量体”,里面蕴藏着可以相互补充又彼此流转的不同特质。比如在DISC理论中(人际特质倾向)我们的性格和行为普遍具有D(权威),I(影响),S(支持).C(谨慎)这四种表现,只是因惯用不同,大家日常的行为亦有所偏差。但是它们都是你的宝贝值得珍视,等待开发。
啥样的团队容易成功?
第一种:一个团队活成一个人,明确分工,大家专注各自优势发挥到极致
比如:你熟悉的网红:PAPI酱,冯提莫。他们有自己主打的IP,背后有一整套团队负责他们的定位,宣传和营销。表面上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人出现在视野中,后面是团队的力量在支撑,这种感觉特像相声里的“双簧”。团队优势推高了个人优势。
俞敏洪曾经说,如果讲师站讲台好多年了,依旧还单纯执着于上课而没有想办法进入组织协作层级,看起来他的课酬还在增长,但他已经在贬值了,他失去了迈向更多尝试的可能性。
第二种:一个人活成一个团队,关注短板,全面提升
我曾经在银行工作,衡量柜面工作首要的标准就是不出错,为此对于大额交易都会安排经办和复核两人交叉验证,大家相互补缺,少犯错误,团队整体的效能也会增加。这有点类似俄罗斯方块游戏:方块,长条,螺旋形都不同,但是可以相互拼接,就可以消除得分。
不犯错,也是效能优势的体验。
为啥领导多是变色龙?
我们分析“西游记”的四位主角:
唐僧:取经前他亲切温和,没有明确的人生方向,此时他是S
取经时他目标明确,信心坚定,有时甚至是一意孤行,这是他是D
悟空:取经前他恃才放旷,就是一个“泼猴”,此时他是D
取经时他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打探前程,思谋对策,这时他是C
沙僧:取经前作卷帘大将,与人和气,是S
取经时他任劳任怨,挑着包袱,有时充当“和事老”,化解矛盾,他还是S
八戒:取经前调戏嫦娥,插科打诨,是典型的I
取经时他心情自由,调侃猴子,还顺路娶了一个媳妇,他依然是I
如果需要精简团队,让你从中选择两位担任领导,你会选择谁呢?
我的想法是唐僧和悟空,没有八戒大不了行程单调乏味一点,没有沙僧大不了悟空和白龙马多辛苦一点,挑挑盘缠,最终西行还是可以完成。
而且更重要的是,唐僧和悟空在取经前后,他们的特质发生了一定的转化,从而推开了生命中更多可能的门窗,让隐藏在内心的潜能得到了释放。
有人可能问:不改变就不能做领导吗?
人长期执着于自己的优势开发,很容易陷入“增长停滞或优势陷阱”。你越专注,优势越突出,收益更高,反过来更加沉迷于专业,于是少了很多的机会去开发别的可能性。时间长了增长就会乏力。这有点像我们家里的抽水马桶,注水到达一个平衡,水线就停止上升,定格在那里。
而且专业越突出,对团队的整体倚赖越大。我们说改不改变是一回事,有机会多去学习不同的人际特质,光是了解本身就已经能帮助我们更好融合凝聚团队的力量了。
有些变,背后可能是成熟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