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
今天又不想上班?有本事你学90后出家啊!

今天又不想上班?有本事你学90后出家啊!

作者: 自制力才是超能力 | 来源:发表于2017-12-13 10:43 被阅读0次

    01

    早上六点半,闹钟响第一次:好困、眼睛睁不开,再定个闹钟再睡会再睡会;

    半小时后、七点,闹钟响第二次:好冷,还来得及、在眯会,再设个闹钟;

    一个小时后、八点,闹钟第N次响起:卧C!快来不及了,九点上班啊啊啊!!!

    “要不是看在这点破工资的份上,我绝对不起来!!!”

    冷空气骤然来临好像也一下子浇灭了大家工作的热情,每天早上起床变得异常艰难的同时,“不想上班”成了每天醒来的第一个念头。

    每天起床的动力变成了:

    “双十一像马云爸爸伸的手还没要回来,下一个9号又要来了。”

    “想起昨晚房东从房间走出去时心满意足的微笑和自己无声痛哭的钱包。”

    “马上圣诞、元旦了,刚刚两手插袋酷酷的拒绝了心仪妹子一起出去玩的邀请。因为知道自己连机票都买不起。”

    起床,只是因为穷。

    不好意思,我是不是一不小心说中了你的心事。

    没关系,你不用回答我。反正我也没有打算道歉。

    02

    其实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只要有个一年半载的工作经验,应该都过类似于上述的经历。

    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失去了刚入职时的那种兴奋感和激情,感觉自己浑身都不对劲。甚至,想着换一份工作来调整一番:

    是不是工作太累了,换个轻松点的也许会好一点;

    这份工资太低了、没什么动力,换个工资高一点的吧;

    总感觉这个领导有点傻13,做到年底换家公司吧。这地方太没劲了。

    然而现实是,他们的前辈,那些拿着更高薪、在离家更近的公司、就任更高职位、从事着更有趣的工作的前辈们,也恰巧在对着更帅气靓丽的同事、思考着同样的问题。

    当初升职、加薪以及新来女同事的幸福感早已烟消云散,就连假期也只想关在家里美美的睡上一觉。

    曾经做职规的时候我也遇到过一些状况更严重的:经常性的想要跳槽,一份工作基本上做不到半年就要换了……

    追问他们原因,无非是:

    觉得每天工作就是毫无止境的重复琐事,疲于应付、缺少成长。时间一长就变得厌恶上班,然后在某一个周日晚上或者周一早上化作辞职的动力。

    其实这些,都是典型的“职场倦怠症”。就像青春痘一般,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一段“特殊时期”。

    只不过随着很多人逐渐成熟,在自己调节下病情逐渐好转。但有些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同学就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

    对于这些同学,若是不能意识到自身的真实病情将会十分危险:不管他们换多少份工作、什么类型的工作、无需多久都会“复发”:什么傻13工作。

    03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想要问职业倦怠症到底是什么?是什么造成的?别急,就算你不想知道我也要说。

    关于职业倦怠症,是指因为外在动机对内在动机产生侵蚀,从而导致动机不足失去“上班”的行动力。

    听不懂?没关系,我瞎扯的。我们先来看个能看懂的:

    1971年心理学家Deci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物质奖励对内在动机的侵蚀实验”。

    实验选定两组大学生试做SOMA数字谜题(就是一种当时大家无聊的时候做着玩的一种数字游戏)。

    实验组:每解出一道题给一美元的奖励;

    对照组:没有任何奖励;

    再给出的任务“结束后”,实验人员让学生们自由活动一下,然后通过单面玻璃偷窥,阿不偷偷观察。

    然后他们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果:

    实验组(有物质奖励)几乎全部停下解题,而对照组(没有奖励)却几乎都在兴致勃勃的继续游戏。

    在经过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多次实验后,Deci得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论:

    物质奖励抑制了人们对本身有兴趣(内在动机)的工作的积极性,对于人们的行为起到反作用。

    也就是说,不管我们刚刚入职时对于工作多么充满激情,一旦老板给你发工资的那一刻起(外部奖励),你对于工作的兴趣已经被工资(外部奖励)取代了。

    又因为我们的动机已经被扭转,失去了“内部动机”的我们就很容易被我们的另一种本能所控制,从而产生倦怠感。

    这种本能是什么呢?在心理学上它被成为“适应水平现象”,就是类似于温水煮青蛙的原理、七年之痒的现象。

    看起来挺无解的对吧?本来工资就是我唯一的动力了,难不成你还要我不要工资?

    别急别急、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大家普遍都有的问题,那么答案也就藏在我们身边。

    04

    在深圳呆的久一点的朋友应该都听过或者见过这样一群人:

    某个小区的保安大叔或某个公司的扫地阿姨,下班脱去制服换上从地摊或者东门淘来的几十块钱的衣服。然后……掏出一把保时捷或大奔的钥匙,在公司新人的注目礼中潇洒开车回家。

    这这这是那个和蔼可亲、做事认真的大叔/阿姨???

    是的,深圳的年轻让当初来的比较早的一大波人“突发横财”。不少城中村穿着短裤背心的大叔大婶都是身家过亿的角色。

    按理说他们只需要每月收着租金就可轻松年入百万,晒晒太阳聊聊天带着孙子安度晚年。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却选择继续投身“低等”工作,并且乐在其中。

    他们没什么学历、也没什么本事,也谈不上有什么造福全人类的伟大理想。他们只是单纯的发现:

    工作本身比休闲娱乐更加让他们快乐罢了。

    他们在从事这些工作时热情洋溢,和另一些怨天尤人的年轻同事相比幸福感不言而喻。

    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有价值的启示:

    我们之所以厌恶“工作”,是因为工资,或者确切的说,你拿工资的心态(大脑把它视为外部奖励)才是罪魁祸首——它让你失去了自主感(autonomy),严重削弱了你的内在动机。

    80后90后心目中公认的男神,香港演员、影帝周润发先生便是这样,到15年每月的生活费不足800RMB,逛九龙城地摊、用绿屏的老诺基亚。出道后所获得的56亿收入全部捐献给慈善基金会。

    但是他对于工作却充满热情,创造出的赌神形象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经典。

    还有如今中国的商界大佬,我就不一一赘述。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之所以能够功成名就都是因为对于金钱的看法与一般人不同:

    对于他们,真正激励他们投入的从来只是工作本身,工资不过是工作之余的附加奖励、可有可无。

    所以,想要消灭我们的职业倦怠感,就需要改变我们对与工资的看法、改变我们的心态。让工作变得好玩起来,而不是说去放弃远比你的工资。

    05

    我们需要怎么做才能让我们“沉迷工作无法自拔”呢?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游戏设计者的经验。

    自“远古时期”的红警、魔兽开始,到后来的LOL(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绝地求生,这些游戏无一不让无数玩家痴迷其中。为什么?

    因为游戏制作者在其中给我们制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我们进入游戏的时候便会获得一个全新的身份,我们能够通过游戏获得愉悦感、自豪感等等。

    所以我们在工作中也可以尝试类似的方法,“跳出现有世界的框架”在脑中构造一个全新的认知体系——主观世界。

    在这个由我们DIY的主观世界中,我们可以:

    为自己稀松平常的工作目标赋予宏观上的意义;

    设定每次工作任务的“挑战”点、及时反馈;

    将工作成果 变得可视化;

    充分挖掘我们在工作中的情感收获,让大脑逐渐忽略物质激励,慢慢沉浸其中。

    挖掘、赋予我们工作的宏观意义。

    存在即合理。任何一种职业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所以任何工作都可以挖掘出其对于整个世界对于整个人类的伟大“贡献”与“意义”。

    自古以来人就是群体动物。我们的快乐或沮丧其实都来源于由外界的“真实评价”引导的自我评估。

    因为我们都渴望得到外界的正面评价与肯定。所以如果不能发崛工作本身的伟大意义,放任我们的大脑将工作单纯的解读为“我需要工资”,我们势必是的不到其中的乐趣的。

    所以我们要让自己意识到,我们是在“为社会的正常运转奉献心力”。

    保安大叔:我在守护一方人民;

    公厕老板:我解决了大家燃眉之急、化解无数尴尬;

    出租车师傅;我让很多人避免舟车劳顿的辛苦,提前享受家的舒适。

    我们的日常工作也一样,并不只是单纯的帮Boss打工:公司在为社会创造各种价值,而你是这些价值的创造者之一。

    所以学会去挖掘自身工作的宏观意义、将其赋予到自身的职业观中,是彻底脱离职业倦怠的第一步。

    为工作设定挑战点,并主动寻求反馈。

    第一点,是属于思维方式上的转变。那么第二点我们需要一些实质上的策略来帮助自己。

    回想上面我们提到的那些大热游戏,最让我们欲罢不能的点在哪里?是:就差一点点、下一次我一定可以。

    进步、成长体验是比所有“外部奖励”都能更为有效的产生“良性快乐”的优质内驱动。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日常工作中设置一些稍微有点难度的“挑战”,比如:

    服务业的从业者可以说我今天要收到多少个“真诚的道谢”;

    销售行业的更直观,直接给自己下达业绩指标;

    科研技术流的从业者则可以给自己下达攻克某个尚未解决的难题等;

    当你陷入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中,工资往往就会在一定时间内被忽略。犹如进入游戏中的“解锁技能”模式,进入到内驱动模式中。

    并且当你长期处在“解锁技能”模式中,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持续的成长。会收获意料之外的外界评价。

    原本的“被动应付”将会被转化为“主动探索”,同时获得高速、高效的状态。

    将每天的工作可视化。

    生活需要仪式感,工作也是一样。很久很久之前人类还是动物的时候就拥有保存战利品的习性。

    大量的事实证明,拥有成果反馈的工作会更能吸引人。而我们却习惯性的忽略我们每天工作的战利品——当天的工作成果。

    所以,尽情的将你的工作成果“展示”出来吧!

    每天形成工作小结,将工作中的成果和收获记录下来。不管是客户留言感谢、领导褒奖甚至是口头的感谢也可以写下来。

    充分的满足我们那“极度渴求给世界带来变化”的虚荣心,它其实并没有那么见不得人。

    没有无趣的工作,只有无趣的人。就算是最为枯燥无聊的统计学工作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有趣的规律。

    我们所有的厌倦或懈怠都是情绪上的感受是精神状态的问题。并不能一味的将其直接归于外界物质条件的限制。而是要找到其中真正刺激到我们情感需求的那个点。

    理性的去分析是否能够通过主动改变而减少这种情绪上的衰弱,否则一味的逃避一味的尝试换工作知识换汤换药,指标不治本。

    时间一长,反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生活的压力已经不再给我们尝试的机会了。

    从学校到职场,不仅仅是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这么简单。大环境的彻底改变,意味着连带我们的认知也需要重建,我们的技巧、经验都可能失去了意义。

    只有迅速找到“病因”,迅速的进行自我调节,才能够真正的在身份转变之后站稳脚跟乃至茁壮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今天又不想上班?有本事你学90后出家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ka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