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孩子每天刻苦学习,但是成绩不仅没有提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名资深的班主任曾说:我非常确信的一点是,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有没有天赋,正确的学习方法最重要。甚至可以说,那些看起来有天赋的孩子,大都是掌握了有效的方法。而另一些孩子由于错误的学习方法,影响学习影响成绩。
这位班主任根据班里的情况,总结了一些导致孩子学习吃力的错误学习方式,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中?
不会给学习做减法
经常有家长朋友留言说感觉孩子作业写不完、时间不够。其实这都是孩子没有处理好学习时间管理问题的表现。
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时间就这么多,不可能通过管理而增加或者减少,而我们根本不应该去管理时间,而是管理我们自己的欲望,学习不要贪多。
有的孩子用了一些方法去管理时间,但是效果并不好,内心很焦躁。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语文作业,但是下一个时间段就要完成数学作业了,只能一拖再拖,这就成了时间管理上的恶性循环。
给孩子的对策:
● 用一整块较长的时间去完成一件事。
例如:两个半小时完成一张语文试卷
● 逐步缩短学习时间,过段时间后将两个半小时变成两个小时。
很多家长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都是直接“收紧时间”,这样做是不对的。小学四年级数学一对一辅导若是孩子本身学习无计划性,突然规定一个较短的时候,他会无法适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让孩子练习“逐步收紧时间”,放下贪心,尽可能减少单位时间上要做的事情,把无关紧要的事情抛开,只完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当这件事情完成后,再去完成下一件重要的事情。
基础不扎实
学习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每天的学习都需要按一个合理的顺序,每个科目的学习更需具有前后连贯性。
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学习节奏的混乱,最后导致知识消化不良。
对于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还没掌握好,老师再讲新的知识,自然就会听不懂了。结果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新的内容又纷至沓来,从而陷入“一步慢导致步步慢”的恶性循环。
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背诵、记忆时出错率多,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
给孩子的对策:
● 课前一定要有预习,预习效果这样检测:
1. 试着对你所预习的内容提几个问题。
2. 试着复述。
● 听课时要有主动性
尽量在听懂的基础上做笔记,而不是一味抄笔记,否则根本就没有思考的空间,实在听不懂一定要标记出来,课下尽快找老师或者听懂了同学给自己讲讲。
● 复习要及时,并且一定要动脑
走马观花的浏览只能加深机械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进行思考。
对于一些书上的公式、定理、单词、成语等基础知识,自己可以做些归纳整理,扎实基础!
不仔细、太马虎
身边经常有孩子看到老师发下来的作业后说:
“我竟然忘了写单位,粗心了粗心了……”
他真是粗心吗?不,他就是这个知识点没掌握好,基础不扎实而已。所谓的“粗心”“马虎”,更像是自我安慰的借口。
细心、沉稳、脚踏实地,是一个好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考试的时候,你要是随便粗心两三道,几十分可能就没了!
这时候,你再用“粗心”安慰自己,是没有用的。
给孩子的对策:
● 多读几遍题目,尤其是阅读题,数学应用题
看清题目的已经条件,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同时将已知条件标注到图上,一步一步来。
● 认真仔细,重视做题的步骤
重视过程,不要只关注答案,掌握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吸取教训,防止一错再错。
不会收拾课桌
课桌,将孩子的学习状态展示的一览无余。
班里成绩低的孩子,他们的课桌经常一团乱,各科试卷、习题册都随意堆叠在一起,当老师讲到某一张试卷的时候,他经常翻来倒去也找不到,白白浪费了学习的时间,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成绩好的同学,懂得将各个学科分门别类,把试卷、习题册、笔记本都整理在一起,方便时时翻阅。
这样一来,不但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精力。
给孩子的对策:
书桌凌乱,说到底是因为孩子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锻炼孩子。
比如,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每一样物品该如何摆放,摆放在哪里,都应该做到井井有条,层次分明,让孩子逐渐形成有序意识。
再比如,家长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分门别类整理学习资料,并且及时监督,让孩子逐渐养成分类整理的好习惯。
不注重总结
很多孩子在学习阶段不重视错题,做错的题目连答案都不改,或者仅仅把标准答案写在旁边,不去总结错误的原因、总结正确的方法,导致考试中一错再错,成绩难以提高。
给孩子的对策:
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发现规律,抓住重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复习补救。
所以,一定要整理一个“错题集”,每天留30分钟来整理各科作业中出错的题,这样防止孩子觉得错题多而疲于改错,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就错过了。每天都记录错题,将其中错的题目都记录下来,这些很可能就是你的知识漏洞。经常看这些题目,时间长了漏洞就会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