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阅读33本书籍之第6本书籍】
(0510-0817 )
书名:结构思考力
作者:李忠秋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9
在生活中你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说了半天,对方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自己想表达的和内心所想都有区别。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一个逻辑不清、表达有问题的人,阅读《结构思考力》,它可以帮助你逻辑清晰、表达有力。
李忠秋的《结构思考力》核心理念来自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运用更符合中国企业及中国人的特点进行诠释。一共通俗和本土化的形式,展现了金字塔原理中工具的应用。可以认为是一本本土化并简化版的《金字塔原理》,如果你对《金字塔原理》有疑惑,可以先进行结构思考力的阅读。
想要做好一次逻辑清晰的表达,需要掌握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自上而下,满足论证类比。
一、论
1、确定目标
首先要确定好目标一定要具体,不能笼统。
2、结论先行
一个为目标服务的结论,要考虑需求和对象。需求是王道。一般而言,如果需求达到痛点、痒甜、爽点。都是比较好的需求。
3、序言
在没有出中心思想也就是结论之前,用来提醒对方,关心一个疑问,从而引发对方的兴趣,而紧接着的回答,就是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就是论点。这有点像演讲中开头所说的坡道,也就是抓手,要吸引人眼球,这样对方才能有兴趣听你往下说,或者是看下去。
吸引人的话一般以讲故事为主,书中说到讲故事满足4个要素:
S情景(背景)
C冲突
Q疑问
A回答(解决方案)
其中Q(疑问)有的时候可以省略,C(冲突)可能就是Q(疑问),这4个要素可以随机组合,一般最基本的就是先讲背景、冲突、疑问、回答(SCQA),也可以冲突在前,然后是疑问背景回答(CQSA),顺序需要的场景来决定。
二、证:纵向结构分层次
1、自上而下地搭建金字塔结构:
1)一个悬念加一个答案:

2)以对方需求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分别可以有5w2h,2W1H,用提问的方式得出答案。下图是2W1H金字塔图:

2、自下而上概括总结做聚合
经常可以听到有的人巴拉巴拉说好多点,但是就是不知道他重点在说哪里,可以把他说了几个相似点分类,然后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实在得不出结论的可以问他,所以呢,让其说出结论。这条并不适用于对领导,可以对同辈或者是小辈。
三、类:归类分组
一般来说,归类分组的话,不要超过5+-2,人类的记忆最多可以到9个点,最少是一个点。一般来说,普遍能接受的是3点,一点太少说服力低,三点刚刚好。给老板报告就说三个点,三点的说服力极强。(可以看到图片中最后都是以三点收尾)
如何进行分类呢?这里要用到MECE法则,中文翻译过来就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四、比(逻辑递进)
逻辑地应可以从时间顺序或者是结构顺序或者是重要性顺序来进行。
结构化表达常适用的场景是在于工作场景下,在正式场合下可以提高效率,其他场景看需要。家人之间的沟通,可以用结构思考力进行理性思考,但注意需要感性表达(但过于理性的话要看家人的接受度了)。
如果遇到不说重点的人可以用,所以呢,引出他之后想要说的一个结论,这只用于平级或者是下级,对于老板慎用,尽量不用。
问事情细节可以,用5W2H,引导对方说出事情重点。
这是一本简化版的《金字塔原理》,看完之后对我的表达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