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幼小衔接

作者: 晚儿姐姐快儿弟弟 | 来源:发表于2022-05-22 11:21 被阅读0次

        今天是第一次以家长的身份完成作业。昨天老师发来了关于“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宣传视频,反复读了几遍老师发的要求,是让家长带孩子观看后,家长写一篇观后感。这是搞反了吧,哈哈,可能学校希望了解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一些看法吧。

        幼小衔接这个词是近些年兴起的。视觉上是大街小巷的“幼小衔接”的门面招牌,听觉上是身边朋友同事谈论的焦点。不知不觉,我们家也进入了幼小衔接的抉择期,要不要幼小衔接,如何进行幼小衔接,是我们家长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

        身边有各种声音,一种是不需要幼小衔接,提前学习小学内容的孩子在课堂上专注力不行。一种是需要幼小衔接,因为小学的课程,老师会拉的很快,特别是拼音,如果一点不学的话会跟不上节奏。还有一种比较客观一点,来自于一个育儿博主的文章,认为幼小衔接不仅限于小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理的准备跟习惯的准备,而对于学习知识而言,快而广的孩子不建议提前启蒙,以防养成上课不集中注意力的习惯,而慢而深的孩子可以提前学习一些,避免孩子小学初期出现“畏难”的情绪。这也是我们家更倾向的一种幼小衔接思路。

        今天学习了“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宣传内容,以更全面更专业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幼小衔接的新思路。再结合平时育儿学习与实践的经验,我对幼小衔接有以下思路。

        首先,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是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的培养。如果单纯的强调知识的学习,死记硬背拼音、汉字、加减法,而置其他于不顾,我觉得是本末倒置了。

        习惯的养成,要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比如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生活自理,主导完成老师布置的小作业等等,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律能力以及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

        而兴趣的培养也需要从生活中挖掘,比如前段时间碗儿姐姐对青青老师布置的“十元钱能买什么”作业就十分感兴趣,期间她回忆了自己买过什么,多少价格,买东西的时候她的小脑瓜也要计算一下怎样组合才能将她想吃的想要的都买到手,最后她尝到了甜头,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

        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那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就是顺理成章、书到渠成的事情了。

        然后,对于知识的学习,我觉得在孩子的兴趣点上进行适当的学习,也不是不可以的,但重在保护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最近碗儿姐姐也处在认字的敏感期。昨天晚上碗儿姐姐拿着书,一本正经地教弟弟认字:“这两个字读弧线。”弟弟就跟着读“弧线”。她就认识“弧线”了?爸爸好奇地凑过去,真是一点儿面子也没留:“什么弧线,这两个字念曲线。”姐姐这回猜错了,而且当场被拆穿,也刚好戳中了姐弟俩的笑点,哄笑一片。这个时候教她一点实用的汉字,比如“男”、“女”用来分辨厕所,比如自己的名字用来分辨自己的东西等,她也是很愿意学习的,因为她会觉得有用。

        最后一点,也是在今天通过观看“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宣传视频领悟到的。知识的学习要附着于孩子对于生活的链接,而脱离生活链接的知识也会随着孩子生命的成长而逐渐消散掉。学习源于生活,更好地生活也是我们学习的初衷。让孩子试着通过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学习的本质,也将是孩子学习成长路上最根本的动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科学幼小衔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qk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