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古诗词读书
一枚流沙坠简,一份穿越千年的爱恋

一枚流沙坠简,一份穿越千年的爱恋

作者: Kazoo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21:07 被阅读12次

    民国八年(1919年),西北沙漠居延境内出土了一批汉代竹木简,内容大多是军政等事情,但其中夹着一封私信,内容是:“奉谨以琅玕一,致问春君,幸毋相忘。”

    翻译成现代文,即:“春君:我送给你一枚琅玕,向你问候,你不要忘了我!”

    据考证,这是一位戍守在居延烽燧中的军人,明月之夜苦苦思念着万里之外家乡的春君姑娘,特地为她觅得的珍贵之物,想托付返回内地的信使带给她,写下这简牍,希望她不要忘记自己的爱情。

    而这汉简不知何因并未发出,就此流落在荒寒的大漠中……仅仅十四个字,言简意赅,字短情长,时隔两千多年,至今读来仍然令人怦然心跳。

    一枚流沙坠简,一份穿越千年的爱恋。

    周作人七绝赞曰:“琅玕珍重奉春君,绝塞荒寒寄此身,竹简未枯心未烂,千年谁与更招魂。”

    琅玕,是用青色玉石雕琢而成的腰饰。曹植在《美女篇》有句:“腰佩翠琅玕”。据说琅玕产于昆仑山一带,就是当今的昆仑玉。 

    居延汉简中还有一则长达300字的《搜神记》记载的韩朋的故事,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读来令人为之动容。

    原文为:“宋康王之臣韩朋之妻美,王夺朋妻,并罚朋为刑徒。朋妻密遗朋书,朋得书自杀。朋妻与宋王登台,自投台下而死,遗书愿与朋合葬,王不听,分埋之,二冢相望其上一夜间各生一树,旬日大盈抱,彼此根交枝错,又有鸳鸯一对恒栖树上,交颈悲鸣。” 

    但关于流沙坠简是否为情书一事,也有专家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如下面的撰文:(作者:玛特)

    近读一位旧识的文章,才知道吴凌云女士又出了一本“追溯‘信物’的书”:《幸毋相忘—那些难忘的信物》,书中“考察的是历朝历代男女相悦定情的信物”。此前吴女士已出过一本《红妆-女性的古典》,对“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关于女性的一些习俗、器物和日常生活的内容、由来与涵义“探颐索隐、钩沉发微。”这两本书中的文字,我以前在网上看过若干篇,虽觉婉曲深致,但毕竟非吾所好,并未太加留意。

    《红妆-女性的古典》一书,吴女士选用《流沙坠简》中一枚尼雅汉简的书迹“春君幸毋相忘”作为扉页;此次新书的书名又是取自这枚汉简,可见吴女士对其情有独钟。为何情有独钟呢?因为这枚汉简常常被当作“一封两千年前的情书”

    (1)连老饕客沈宏非都写过一篇《幸毋相忘》,指其“言简意赅地抢答”了“为什么要写情书”的“兹事体大的问题”:“‘幸毋相忘’,别忘了我,别忘了给我回信”。1906 年,斯坦因 (Marc Aurel Stein) 在尼雅遗址N .XIV 号房址发现 11 件汉代精绝时期。

    (2)汉文木简 。其中 N .XIV .iii · 5 号木简有14个字:“奉谨以琅玕 │ 致问 ( 正面 ) 春君幸毋相忘 ( 反面 ) ”。界隔符“|”,沙畹(Emmanuel-Edouard Chavannes)释为数字“一”,陆锡兴非之。则简文当读作:“奉谨以琅玕,致问春君幸毋相忘”。其中,“奉”与“春君”是人名。而钟叔河、沈宏非、吴凌云等,莫不将“春君”想象为“奉”的妻子或情人,于是这枚木简便成了一封“未能发出”的“不朽的情书”了。

    (3)这一批汉简是“未能发出”还是已经送达,考古学家并未对此进行考证;但以其发掘情况看,应属后者: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于1906年10月重访尼雅。他的考察队在“尼雅遗址北端西侧,东南距尼雅佛塔大约8公里处”发现一处大型建筑群。其中一处遗址早期废弃后当作马厩使用,室内堆积厚达2米多,其中心部位发掘出一个大木箱。斯坦因在这个木箱内清理出包括12枚汉文木简(1枚无字) 在内的一批文物。“尼雅汉简就这样被发现了。 ”

    (4)(尼雅遗址后来又发现了两批汉简,一批是斯坦因1931年发现的,约30枚;另一批是1993年由中日联合尼雅遗迹考察队发现的,仅两枚。)第一批汉简出土地点“应是精绝宫廷所在地”,在木箱中还有织物碎片、绣花皮革片、漆器残片、木器具等物,却不见随信具礼致意的“琅玕”,因此更像是主人将收到的各方谒问简与其他杂物放在一起,可能还有存档性质。那么这枚“春君幸毋相忘”木简是否一封情书呢?更加未必。

    第一批汉简中提到“春君”的还有:

    N.XIV.iii.1 大(太)子二美夫人叩头,谨以琅玕│致问 (正面)夫人春君 (背面) (林梅村解释简文读作:“太子、太子美夫人叩头,谨以琅玕,致问夫人春君。”)

    N.XIV.iii.7 苏且谨以琅玕| 致问 (正面)春君 (背面) 

    N.XIV.iii.8 苏且谨以黄琅玕| 致问 (正面)春君 (背面)则“春君”虽为女性(“夫人”),却地位尊贵、大概还上了点年纪(连太子夫妇尚要向其“叩头”),大家都在向她“致问”,“苏且”还寄了双份;且所有这些给“春君”、给别人的简牍都被混在一起存放。

    因此,“春君”不大可能是“奉”的情人,而是一位贵妇人,这些木简即使是致书者的私人谒问,“春君”阅过却也交由“有关部门”保管了。引人遐想的便是“幸毋相忘”这四个字了。

    然则,秦汉之际,“毋相忘”是常用的吉语,于竹木简牍、瓦当、铜镜铭文中都很常见,比如汉代铜镜就多有“长相思,毋相忘,常富贵,乐未央”、“长毋相忘,长乐未央”、“愿长相思,久毋见忘”、“见日之光,长毋相忘”之类的铭文。

    出名的“毋相忘”当属这句:“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 (《史记·陈涉世家》)古人一无相机二无电话,驿路也不甚方便,远行之后,每与亲友消息断绝、音容两忘,“毋相忘”确是由切实的焦虑而生出的愿望,并不限于恩爱欢好的男女之间,而是对所有亲朋故旧的祈求。

    这个恼人的问题是四海皆同的,N·Z·戴维斯在《马丁·盖尔归来》中就问道:“但在一个没有照片,罕见肖像,没有录像机,没有指纹,没有身份证,没有出生证明,教区还没有按常规进行记录-要是果曾记下什么东西的话-的时代,人们如何准确无疑地确认一个人的身份呢?”人们最有把握能“毋见忘”的,恐怕只有他/她的名字了。

    而这名字,哪怕念兹在兹,都有可能已作“可怜无定河边骨”,却“犹是深闺梦里人”呢-但即便这样,也比“相忘”好一点点吧。

    而“琅玕”一物,按《书经·禹贡》:“厥贡球、琳、琅玕”,孔传:“琅玕,石而似玉”。孔颖达疏引《尔雅·释地》,谓“石而似珠”。

    又《管子·轻重甲篇》:“昆仑之墟不朝,请以璆琳、琅玕为币乎 ? ”则“琅玕”在汉代的西域,可能是某一种或几种贵重的玉石珠子,或有饰物功能,但兼具财富的象征性,可用以流通。

    关于此物有青玉、绿松石、珊瑚诸说,但不论依何说,都不是“奉”以私人贴身物件(钟叔河引后世曹植《美女篇》句“腰佩翠琅玕”指为“用青色玉石雕琢而成的腰饰”)相赠“春君”。

    尼雅出土文物中,简牍多处提及琅玕一物,如:N .XIV . iii · 4 号木简:“王母谨以琅玕 │ 致问 ( 正面 ) 王 ( 反面 ) ”、 N .XIV .iii · 6 号简:“休乌宋耶谨以琅玕 │ 致问 ( 正面 ) 小大子九健持 ( 反面 ) ”,还有上述诸简,可见琅玕作为随信赠送的礼品在这一时期颇为流行。

    (5)“随书赠物这一尺牍交际的礼仪先秦时已经在民间普遍存在。......致物类,即带物为问。《流沙坠简》中有八简,致问之余,伴以书仪礼物。如:‘臣承德叩头谨以玫瑰一再拜致问(面)大王(背)’,‘奉谨以琅玕致问(面)春君幸毋相忘(背)’,等等,此不尽举。”

    (6)以上这些皆为“物谒简”,“琅玕”只是通常的具仪,不含亲昵私狎之情。把“春君”、“幸毋相忘”、“琅玕”一一考据过之后,我并不是要解构吴凌云女士们附会的这一份浪漫绮思,而是想说,如果这是浪漫,它也不是特别的,而是那个时代共有的,它甚至不必是一封情书。

    在那古早时,“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鲜花快递这项服务还没开办呢。东西万里,驿途迢遥,马匹不堪重荷,只能托去一片木简,刻上寥寥数个字程式化的“谨致问”,再附上一颗琅玕,至于何时送到、能不能送到,都存着疑问,“毋相忘”也真不过是一句吉语了。

    这样渺茫的事,对方是不是你的爱人,区别会很大吗?若说浪漫,寄给谁,都很浪漫呀。“春君简”最早的误读者是周作人,其翻阅《流沙坠简》,见此简之摄影,感而作七绝一首:“琅玕珍重奉春君,绝塞荒寒寄此身,竹简未枯心未烂,千年谁与更招魂。”可我想对知堂先生说:您言重了。

    竹简虽未枯,何必言招魂?若要招,得招来多少边将戌卒、罪人赘婿的亡魂?他们哪个不是背井离乡、不知归期,只盼着旧交故人“幸毋相忘”?那个时空背景再也无从复制,在历史的尘沙之下,他们白骨已枯、魂魄已渺,也无须我们妄为“招魂”。

    古物或可供我们把玩,古人的心事却不该任由我们谬托知己、积非成是地哪怕是深情款款地“戏说”。

    在爱情如此速成、“相忘”如此不痛不痒的年代,仅仅为了用文字催情,又何苦把古人从故简中拉过来,让他们无端地恋上这一把?

    吴女士此二书,一从扉页、一从书名,只因错读了春君简、枉讬了情思,于我,顿觉无甚足观。如今市面上借古名物、古诗词起兴而抒发跨时空情怀的书不少,但它们往往有欠严谨而情感泛滥。

    其实,真实的历史不用煽情也够感人。“幸毋相忘”,它不是情话,却寄托了无尽期许。


    原创:鞍山路对面

    公众号:千年的简洁(qndjianjie)

    古文之美,读书养气。这千年的简洁,值得你珍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枚流沙坠简,一份穿越千年的爱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rr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