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唤醒谁》一文说是师生思想与灵魂的碰撞,读完这一万多字的记录,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分明是一场高端的读书研讨会,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老师优秀,学生出色,所谈内容涉及面广,中西结合,角度新颖,观点凝练,可见老师与学生都不是一般人物。
作者在文中提到的读书范畴令我顶礼膜拜,所列的鱼顺顺、苏岑、张晓风、林彩宜、刘索拉、虹影、洪晃、铁凝、张抗抗等女作家的书籍,前5名作家的著作我竟然没有接触过,顿觉汗颜。学生的研究方向是女性心理学博士,同样令我高山仰止。最后师生又落脚到共同探讨唤醒中国女性的话题,真情流露,唤醒人间,这是怎样的一种高度,是怀着怎样的社会责任感,要有怎样的家国情怀,才能探讨到如此深奥的社会问题,我,可望不可即!
我原以为女人读哲学是一件悲哀的事,然而读了师生之间的对话,才知道可悲的是像我这些不懂得哲学的女人。女性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我认为女性应该多谈文学、多谈艺术,用文学艺术的情怀去影响世界,改变世界,然后把晦涩的哲学领域让男人们去研究,让男人们去拯救这个世界。我错了,错在于我不懂得哲学。
关于胜女和同性恋话题,作者同样有独到的高见。能和一个80后的学生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可见老师对这个敏感话题见怪不怪了。胜女是一个社会问题,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单身女性,在爱情婚姻上有诸多问题无法解决,我以为是社会进步的特征。我感兴趣学生的研究成果,说女性应该是记忆力、耐力、承受力比男性强,应用力、判断力、创造力不如男性,接受力、意志力男女一样,这很有意思,也符合社会规律。
在“唤醒谁”部分,我内心受到了强烈地冲击。学生说“工作之后接触到弱势女性群体比较多,就立志为她们服务,不分农村和城市,我希望唤醒那些对自己认识不清的女性。……回国以后,我除了教书,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想唤醒更多的人。” 老师抛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你不去唤醒英国的女人?”学生说“她们有唤醒的人,英国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比中国高。我是外国学者,肯定不如英国人了解英国国情,做不到影响英国的广大民众。中国缺我这样唤醒女性的人,我关注的议题是亚洲女性,我的研究成果对东亚、中国女性更有帮助,更适合唤醒中国女性。”这样发自内心的回答太符合中国国情了,一看就知道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教育方式渗透到学生的灵魂深处。
我为什么对对唤醒女性话题感兴趣呢?我曾经在基层当了五年的妇联主席,接触到农村最底层的劳作妇女,用学生的话她们属于弱势女性群体。我不敢说完全了解这个群体在社会在家庭的地位和疾苦,但也深切地体会到农村妇女的幸与不幸。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女孩都可以接受国民教育,这是她们的幸。但是,80年代初期的国策对妇女有诸多不利,农村计划生育的责任几乎全落在妇女的头上,放环、人流、引产、结扎,她们在承担艰辛劳作之后还要承担身体上的痛苦,没有人去关注她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她们没有别的选择。她们在爱情、婚恋、家庭方面根本就不能当家作主,她们无法认清自己,这是她们的不幸。
如果就男女在社会平等的角度来说,我举个例子。当年一起分配到单位有7个人,5男2女,那时大家都年轻,刚刚走出校门也不太懂事,大家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地在工作中共同成长。过了几年,两个女同志就感觉有些不平常了,论工作能力大家不相上下,论学历大家也是彼此彼此。只是在不知不觉中,单位的男同事几乎都可以去党校进修,学费有单位报销,也都能入党,在单位里个个都成了骨干分子和培养对象。福利方面,男同志每人可以分到单身宿舍,而女同志还要三个人挤在一间,入党没有份,进修没有份,甚至结婚生孩子了要求分一间单独的宿舍都得不到解决。后来,我们在妇联系统开会时候相互交流,也发现其他单位的女干部受到同样的待遇。但女同志在单位里大多人微言轻,无法改变现状。可悲的是,我们在工作30年后再相聚时,后知后觉的我们回头看人生才总结出这种结果。像这种情形要唤醒谁?是唤醒单位领导还是唤醒女干部呢?是唤醒国人还只是唤醒你我?
文中的学生研究的“唤醒中国女性”领域真是一件利民的好事,中国妇女已经撑起社会半边天,对世界妇女事业的发展大有影响。但我想,中国女性需要唤醒的痛点在哪里?光是靠唤醒就可以改变现状吗?唤醒是外部客观原因,我倒觉得应该是让中国女性自我觉醒,从内因改变才能真正让中国妇女更加强大起来。祝愿学生早日学成归来,为中国女性的唤醒作出更大的贡献。
花好月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