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传统制造业
人们常会想到劳动密集型产业
重庆作为制造业大市
又该如何升级改造制造业
助推重庆“智慧之城”建设呢?
这不就有两家企业走在了前头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中国海装:工作效率提高两倍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这台智能机器人跟传统印象里的‘机械手臂’不一样,它具备自动识别、智能判断的能力,可以用激光识别、校准每一枚螺栓的位置,而且拧紧每一颗螺栓的力度都有记录可以查询,真正实现了全自动、无人化的操作”。中国海装研究院副院长董晔弘介绍说。
在中国海装的组装车间,一台智能机器人正挥舞着“手臂”,为风电机组的偏航轴承拧紧螺栓。
这项看似“简单”的工序,以往需要两个人花两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拧完一百多颗螺栓,现在只需要四十分钟即可完成。不仅如此,在工艺的一致性上“机器人”也有明显优势。
请输入图片描述
目前,中国海装的组装车间已经引入两台智能机器人,用于偏航轴承和变桨轴承的智能化装配,这两台机器人是由中船重工自主研发,2017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
使用智能机器人进行作业后,不仅安装时间相比人工节省了三分之二,力度也能保持一致,还能24小时连续工作,这些都是人工作业无法达到的。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不仅如此,作为一家装备制造企业,中国海装从2016年起就在重庆市科委重大科技专项“智能健康风电机组管理系统”的支持下打造大数据平台,提升数字化水平。
目前,中国海装LiGa大数据平台及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LiGa远程运维中心、LiGa气候资源平台和预测性维护应用三大核心应用已初具规模。
綦江齿轮:“机器换人”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偌大厂房内,只有几十名工人操作着不同设备,往返设备之间传递零部件的,是自动驾驶的板车;生产线上,机器人正在对每件齿轮箱和变速器进行喷漆……
这不是科幻电影
而是重庆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基地的日常生产场景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与綦齿智能制造基地厂房为邻的,是綦江齿轮厂的老生产厂房,两者最大不同在于,前者只有120名工人,却形成年产20万台变速器产能,而后者有1000多名工人,但只有年产10万台产品产能。 新老两种生产方式,人力资源比例1:10,产能比例却达到2:1,这其中的奥秘就是“机器换人”。
请输入图片描述
“
“以前没有这套智能系统,每台设备至少需要1人值守,实行自动化生产后,1人可同时值守3台机器,相当于1人可顶3个的工作,既省时又省事还提高了效率。”綦齿传动生产线机加工组组长全虹宇说。
”
每天到岗后,全虹宇再不用像以前那样,在每台生产运转的机器设备之间穿梭奔忙。他只需操作FMS实时监控系统,打开系统界面点击“柔性线生产加工计划”,选取“零件”、“工序”等指令,最后点击“生成”,即完成生产任务命令下达。
接到命令后,该系统的自动生产线机床随即自动生产加工。待工序完成后,产品会自动被传送到指定位置。
请输入图片描述
小新了解到,该基地共布局了7条自动化生产线,形成从接单、生产、包装到运输的各环节、全流程智能化操作。
此处
请让小新给大家举个例子
↓↓↓
以7条智能生产线中的壳体加工自动线为例,它是由5条从国内外引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所组成,可以实现铸铁、铝合金产品混合,还能实现在线检测,保证产品的精准度和保障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达到了99.9999999%。
时代在进步
传统制造业的利润在不断被压缩
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
让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所以
加强设备自动化改造
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
都已经成为了现在制造业的普遍共识
因此
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
一定是一种必然趋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