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曾见过这样一句话:身在无间,心在桃源。

诸君一定或多或少阅过一些鸡汤文。在自媒体形式下,鸡汤文成了无孔不入的推介内容,打着“为失意年轻人重拾生活信心”的旗号大行其道。其出发点看似是强调奋斗对于成功的价值,但实际上是将社会上无法逃避的残酷事实抛出:社会愈加需要有能力的人才,可有时你的能力也许会被他人的工于人事掩埋;旧世的人情即王道,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并不少见;社会上依然存在固有的等级,而一切你以为自己所能抵达的终点,不过是他人出生的起点……
于是究来竟去,得出的终端结论便是:社会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是毫无生气的,只有自己去奋斗去拼搏,才能希冀终有一变。
的确,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这个社会表象上,至少是公式可以推知的现象,也有利于鼓舞人们在丧气失落的时候再奋斗一次,喊出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但其真正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对于社会焦虑的贩卖式盈利,就比如我让你知道社会是不公的、竞争是残酷的、生活是无望的,所以你不如一辈子做个社畜。如果整个体制都已被描画得如此黑暗,宛若末世,那我不妨说:“我要在这个末世贩卖一次黄昏。”
假如社会是个冰冰冷冷的大机器,输入的本就是假、恶、丑等因子,你作为机场的工人,浑浑噩噩地工作下去。有一天有人许你获得这个知觉:原来我的生活如此黑暗。那么你又是如何在这种已知的清醒与不甘中,忍辱吞声下去的呢?显然,你依然从某些地方获得了温暖与安慰。
进一步地,那使你焦虑与恐惧的一切,有时恰是这种温暖的来源。你厌倦家人在不同阶段的各种指令与逼问,可你依然感动于劳累回家后一碗热腾腾的汤;你厌恶朋友之间各种聚会与无谓攀比,可你依旧安心于那短暂失意后的嘘寒问暖;你看惯职场中的勾心斗角与人情世故,可你也许明了有通达前辈会引你前行……
很多时候,我们怨怪的并不是体制内外,是因此而出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落差。可与之成谬论的是,我们所厌恶的,承载这些公不公平的人与事,本身并不存在差错,不过是大家都懦弱一些,不敢去打碎这有的机器。我们为了一些固有的差错,机器的差错将某些黑暗窃自烙印在某人背后,这样的人生岂不怪哉,亦不痛哉?
毕竟,生而为人,我们并不是日复一日的在同机器交流情感,我们身处的是一张巨大的联系之网,我们乐于接受喜悦,也暗自为悲伤叹气,那有时使我大悲“人生不值得”的,恰又是我们抛弃一切仍要叹一句“人间美好,万物可期”的源头啊。
我之贩卖黄昏,不是要你在消沉时丧失斗志,不是让你在面对极度不公时默然接受,不是让你对那些矛盾源头时求饶讨好,更不是使你在人情世故中渐变模样。我想贩卖的黄昏是:你在消沉时不必将怒火全盘倾倒在同胞之人身上,你在面对极度不公时可与同伴携手共抗,你对矛盾的源头秉持着为人的正常态度,你在人情世故中好好生存亦能坚守初心。
简而言之,我要告诉你:人非工具,人在其同类面前可以选择相信。我们好好生活、努力工作,不是为了抵达世俗所认为的成功终点,而只是为了将自己一一珍视的都实现,完善身为一个人的情节网,公公正正而又不失生活力与生机。不然,我们怎么去拥有一个更加值得相信、愿意尽力生存下去的世界呢?
落日美满,人间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