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次陪爱人回到阔别好久的老家,一座位于秦巴山区的小县城,一个暂时还没有高速通达和高铁连接(甚至没有火车站)的县城,她的名字是镇巴。
从汉中出发,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距离最近的西乡。这座小县城,自古就处于交通要道,也在很早就有了火车站。爱人说她们小的时候,这里是她们观察外面世界的地方,大学时代,更是最近的交通换乘点,近来更有了高速,交通更加方便,与汉中两小时之内无缝通达,也是羡慕至极。
接下来就是要走很有挑战的盘山公路了(现在的盘山也只是盘到半山腰,然后穿过隧道即可,再不是那种真的晃悠到山顶,在缓缓的溜下山)。需要再过一个半小时的颠簸,路上还有上个月和这个月暴雨导致的泥石流和塌方的痕迹,个别区域的道路很窄,双向也仅仅能否容纳一辆车慢慢蹭过去,看上去非常惊险,不过感觉司机师傅应该已经驾轻就熟,为司机师傅的驾驶技术点赞。在路上,时不时也会发现探出来的大石头,也会看到有那种石头之间的裂缝,好似随时掉落一样,沿路的风景,特别是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和江西最美山村婺源一路风景无异,甚至还略胜一筹,不禁为清水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金句赞叹。不时隐现的蓝天白云更加赏心悦目,一路拍照不停,对我这个来自平原的农村孩子来说,高于地面三十米的地方就会让我兴奋不已(老家全县最高的地方除了新盖的的楼房之外,剩下的就是宋朝一位公主就是),美丽的风景和新鲜的空气(这边的PM2.5常年在30以下)也缓和了我“欣喜而又紧张”的情绪,更重要是缓解爱人的“近乡情更怯”以及马上要将自己成长的环境全盘展示给我的羞涩与紧张情绪。
下车后,立马吃了几个当地的小吃,名字我记不太清楚了,好像一个被当地人称为包面(在面粉里面加入一些碱面,做成的类似混沌的面食),另一个就是浆在水菜里面煮的土豆,配上当地不同的小泡菜,别有一种滋味。
酒店办理好入住后,第一站就是爱人在十三岁之前所在的家,那一处家很有特点,完全是山城景象。在一家银行(这家银行的前身就是岳父当年工作的地方,爱人很兴奋的指点这里是她当年上小学出来的门,那里是当时等岳父下班做的凳子,据说当年是沙发,现在改为了凳子……)旁边,有一条斜斜的小路,路上台阶也不是很平整,顺着台阶而上,不一会儿就到了别人的屋顶。突然,爱人降低音量和我说“悄悄的,从这里进去,那里就是我的老家”,沿着爱人手指的方向,听着她的讲述,一点点的勾起了她的回忆,回忆一打开,就是开闸的水一样,一泻千里不停歇。打断一下的就是,爱人所说的五楼,实际上,我们只走了三层就到了,为什么呢?你猜对了,我们从第二层的楼顶走上去的。
接着在崎岖小路上,左边走两步,是她三姨家大致位置,时间久了,已经记不太完全具体房门。右边走两步,是她一位要好的同学家,可惜,房门紧锁,应该也离开了吧。
继续拾阶而上,便到一段真正的山路,爱人说当年还是泥土路,现在已经硬化了,享受着道路两边的山风,一点点走上去,几折几转,在半山腰看到了纪念碑(徐向前元帅题词的),此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川陕红军牺牲者及其他战线的烈士所建。因为就在爱人老家的顶上,这里也就是爱人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不管是一家人逢年过节上来锻炼看风景,还是和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游学赛跑玩泥巴,这里有她很多的记忆,纪念碑旁边爱人一家人当年拍照的石头还在,所以我们在上面驻足了许久。这里是爱人她的根所在,同时也就是她在孩童时代,性格养成的地方,是最无忧无虑的度过。
从纪念碑下来,信步走到了爱人当年的小学和县体育场。据说因为小学太小,没有独立的操场,当年读书的时候,体育课就在县体育场上进行。刚好有点累了,便坐在体育场的北边的凳子上,一边看着篮球场上,赤膊打球的三位儿童和几位正在一对一轮流斗牛的中学生,一边听着爱人和我讲的当年的事情。有一段,特别带感,那就是七八岁的时候参加运动会,稚嫩的在台下听着讲话,当听到那一句“我宣布,XX运动会正式开始”的时候,小孩子们四下散开的场景,我看到她嘴角不禁扬起(只恨自己没有带角度尺,不知道有没有45度)露出了笑容,那是多么纯真、烂漫、无邪的姿态,那就是我们当年。
接着,又去了河边,听着讲述夏日乘凉,坐在石头上,把光着的脚板深到河水中,那份清爽和凉意。有时候,河水涨起来,暴虐的很,把河两岸的堤坝都漫过,很可怕的。在枯水期,也曾经趟水过河去上学,去比赛摸鱼。
顺路走到了中学,很多年过去了,学校除了增添了很多新的硬件设施之外,别的变化不大。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学校门前的小河水已经变得很小很小了,而且很多段都被遮挡了起来,上面加盖了一些建筑。
老家还增加了很多新的广场,本来就是班超的封地和三国著名的战场,有班超和张飞的雕像和文化广场本就无可非议。不知道为啥增加了很多苗族文化,很多宣传九黎、蚩尤和苗族的文化符号和元素,苗疆广场,黑虎梁山上,很多,才发现原来爱人的老家竟然是西北地区苗族的最大聚居区。
回家是什么?回家找什么?寻根?寻梦?这一次陪着爱人在镇巴走了一天,看到了她的欣喜,也看到了她的失落。静下来想想,我们为什么总喜欢回家?回家的话题为什么也总是能够打动人心呢?试想当年春晚一首常回家看看,成为了多少人的催泪弹。
我们劳苦大众,普通人,无法阻止家乡老屋老房的拆除,道路的更新,也更加无法阻止家乡的变化,所以每次回家,都会发现一些当年熟悉的,以为会永恒存在的事物已经不见了,消失了,会有怅然若失的感觉,也许在路上没有看到几位旧面孔,没有遇到几位熟人而难过。可是为什么在外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我们魂牵梦萦的仍然是家乡呢?
其实,我们是在寻找过去的自己,寻找当年遗落在各地的记忆。在工作生活中已经逐步迷失或者已经沾染了太多烟火气的我们,工作生活一段时间中,不管是为了疗伤还是净化,都迫切需要寻找当年的自己,寻找当年的初心,那才是我们真正的灵魂呀。回家,走走小时候曾经走过的路,看看小时候经常驻足的地方,猛回头,也许就会发现在某一个角落里,有自己天真烂漫的影子,把记忆捡起来,串起来,我们会发现我们自己的本源。寻找不易,可是回家总是有可以找到的希望,希望才是我们回家的终极原因吧。
寻找当年我们立下的初心,寻找我们当年纯净的灵魂,这应该才是我们常回家的哲学目的吧。
突然很想去学习一下编剧和导演。
回家,就是把深藏的记忆一点点捡起来 回家,就是把深藏的记忆一点点捡起来 回家,就是把深藏的记忆一点点捡起来 回家,就是把深藏的记忆一点点捡起来 回家,就是把深藏的记忆一点点捡起来 回家,就是把深藏的记忆一点点捡起来 回家,就是把深藏的记忆一点点捡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