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
用“种草”的方式打造知识体系

用“种草”的方式打造知识体系

作者: 淘气糖 | 来源:发表于2020-03-28 23:17 被阅读0次

《洋葱阅读法》中讲了知识体系的概念和重要性,让我初步了解了知识体系,也更坚定了要跟彭小六继续学习如何用 4 个文件夹打造个人知识体系。

彭小六的另一本书《颠覆平庸》中的 6 个阅读习惯,有一点涉及到了知识体系。

这 6 个阅读习惯,主要讲了三点,怎样读、读多久和读什么。

01 怎样读?

对于实用类书籍,最好的阅读方式就是速读。

具体方法分三步。

1. 预览:先看目录和序言,搞清楚构架,就像去游乐园前看地图一样。

2. 扫读:快速扫一遍,标注感兴趣的图片、关键字和结论部分。注意,只做标记,不停下。

3. 跳读:根据二八定律,只读感兴趣的部分。好比在游乐园里的时间、体力有限,只能从地图中做过标记的地方,选出最感兴趣的几个景点,重点去玩。

想速读,就要有当“国王”的心态。

以前读书都是一字不落,生怕错过一句重要的话,从头看到尾,往往是看完就什么都不记得了,甚至连主人公的名字都想不起来,更不知道书中哪里写的精彩,好在哪里。

有效率的读书方式是,带着自己的判断去读。哪几句对自己有启发,要记下来;哪些是重复论证同一个观点,就跳过不看。

用当国王的心态去读书,就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程度、理解能力从书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

不理解或不感兴趣的就是不适合的,已经知道的就不用再浪费时间。

当然,速读的过程中如果碰到感兴趣的知识点,也可以精读。就像开一辆手动挡的车,不同的道路情况,比如柏油大道和坑洼小路,就需要换挡一样。   

想学如何写作,就要学会速读和精读,才能更有效率的从书中找到如何构建写作的知识框架。

02 读多久?

规定自己每天读书的时间控制在两个小时内。

原因有两点。

1. 规定读书时间,反而更容易集中精力获取知识。

一味的把时间用在读书上,反而容易注意力分散,不知道为什么而读。

规定读书时间,就像逛超市。如果没有事先想好逛多久,就会没有紧迫感,左逛逛右看看,最终买到所需的物品可能需要一个多小时。若当时还有别的事要处理,只剩下 20 分钟,仍然能买到所有想要的东西。

这就是规定读书时间的好处,用最短的时间,尽快获取想了解的知识。

2. 时间管理。

读书,是为了从书中获取对生活或工作有帮助的内容。

因此,除了花时间读书,还要预留时间思考、写输出笔记。通常写读书笔记要比读书花的时间更长。

除了读书,现实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琐事需要处理,比如要搞定全家的一日三顿,要午休,要陪孩子学习。学习当然很重要,同时,规律的生活是基本保障。

在保证基本生活井然有序的前提下,读书学习的状态会更好,也更有效率。

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好。除了用番茄钟,用电脑代替手机看电子书,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还要尽快学会速读,才能节省时间去学习如何打造个人知识体系。

03 读什么?

读到某本好书的时候,就把作者写的其他书,包括作者在书中提到的其他书籍,统统都买回来看。这种方式适合研究某个喜欢的作者的写作手法。

比如我对彭小六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感兴趣,那我就去读他写的所有关于知识体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包括他推荐的阅读书。

这样我就可以从彭小六给我的简单知识体系中,构建属于自己的更强大的知识模型。

这三点看似并没有讲如何打造知识体系,但都是打造知识体系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比如想学写作,要打造写作体系,又没有头绪,就可以采用“种草”的方式。

没人可以快速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但可以先入门,像在土壤里撒上草籽,大范围播种,然后等待。

想学写作,就要关注跟写作有关的各种信息,并收集各种基本知识和概念,然后花时间深入了解它们。

这样,我们大脑里原有的知识库就像地下水一样,不断给这些草籽提供水分营养,当它们成熟,我们的知识体系也就逐渐成形。

怎么读、读多久、读什么就是一个个的小草籽,先让它们慢慢长大成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种草”的方式打造知识体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ce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