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学良西安事变后。为什么连东北人都责备他,要他送蒋回南京

张学良西安事变后。为什么连东北人都责备他,要他送蒋回南京

作者: 诗书雅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3-08 20:40 被阅读0次

西安事变后,连东北人也劝张学良陪蒋回南京, 是何心理?

1936年12月,张学良“兵谏”蒋介石,引发“西安事变”。之后,在各方努力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蒋介石得以保全。但接下来张学良就纠结了,要不要送蒋介石回南京呢?送,有生命危险;不送,又心生愧疚。

真实的历史上,大家都知道,张学良送了,结果是一去不回,从此身陷囹圄,不得自由,直到1990年底才获释。

那么,为什么张学良不选择留在西安呢?他本已和蒋介石撕破脸,何妨再撕破一次?

其实,这是多方面势力逼迫的结果。

首先,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逼迫。“西安事变”次日,国军将领们得知消息,十分愤怒,以胡宗南、黄杰为首的170多名将领联合起来,发表通电,要求张学良“悬崖勒马,将领袖护送南来,释兵自缚,待罪国门。”

这些将领里面,很多是蒋介石的亲信,还有一些是蒋介石在黄埔军校的学生,他们逼迫张学良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是部分民众通电要求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西安事变后,竟然有3500多名民众联名致电张学良,要求张学良“即陪委座回京(南京),以免动摇国本。”,看看,都已经上升到动摇国本的高度了。

第三,是外国人,包括外国记者的要求。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弗拉塞专门采访了张学良,提出了张学良应该陪蒋介石回南京的问题。张学良的回答是肯定的,表示愿陪委座回京,愿担任何责罚,死刑也所不惜。

最后,是张学良的老乡——东北旅居北平同乡会的人,他们也要求张学良“陪蒋介石回京”。要知道,张学良之所以发动西安事变,是为逼蒋抗日,而东北之所以丢失,与蒋介石的“不抵抗”、“不抗日”政策有关,东北老乡应该理解张学良、体谅张学良啊!为什么要把张学良往火坑里推呢?

正是在上述各种压力之下,张学良才决定陪蒋介石回南京了。

这里,我们要着重探讨一下: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要求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南京,尤其是东北老乡,他们为什么也要求这么做?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另外一个问题:东北是谁弄丢的?

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导致近百万平方公里的东三省沦陷,这不仅仅是东北人心中的痛,也是全体中国人心中的痛。而东三省的沦陷,是在“不抵抗”的错误政策下促成的,那么,是谁让东北军“不抵抗”的呢?蒋介石,还是张学良?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直到今天我们仍有争议,有人说是蒋介石致电张学良,要求张学良不抵抗;有人说蒋介石没有致电张学良,是张学良自己不愿意抵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根本无须争论,对于东北人来说,他们认为东北的沦陷,张学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即使蒋介石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张学良作为长期盘驻东北的“东北虎”,他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啊!可是他没有。

再说了,东北军乃是地方军阀,本来有很大独立性,不完全听命于蒋介石,本该是张学良说了算。可是张学良为了保存自身实力,选择了不抵抗,所以,无论怎么说,在东北沦陷的责任上,张学良应承担大头。

既然东北沦陷主责在张,那么,包括东北同乡会在内的囯人,对张学良就不会有好印象,他们最多把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看作是良心发现罢了,是不会设身处地地体谅张学良、替张学良的安全考虑的。

除了东三省沦陷事件的影响外,人们敦促张学良送蒋回南京,还有一层原因:儒家忠君思想的影响。

中国数千年封建史,在思想上忠君是第一要义,不仅仅要忠君,还要愚忠。比如岳飞精忠报国,明知宋高宗与秦桧要害他,有能力反抗而不反抗,被害死在风波亭;又如明朝的方孝孺,朱棣夺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方孝孺作为朱允炆的忠臣,不仅拒绝朱棣的劝降,还在朝堂上大骂朱棣,被诛十族。

尽管1936年已是民国时代,但忠君思想仍广泛存在,很多人看到蒋委员长被张学良抓住,便把蒋石介看作“君”而心生同情,把张学良看作臣,而斥其为“贰臣”。如此一来,人们劝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参考资料:《西安事变回忆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学良西安事变后。为什么连东北人都责备他,要他送蒋回南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dm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