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70期“危”专题活动。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夜宿山寺》的诗句。
第一次在这里知道“危楼”是指高楼的意思,这里写一座在山顶悬崖边缘的寺庙,"百尺"是一个虚指,用来形容楼的高度非常巨大,但具体有多高并没有明确的数值,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体现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惊叹,以及对于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从学习这个诗句以来,一直都觉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写得非常有气势,读下去有种“遗世独立”的感觉。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全诗的神来之笔,写出了凡夫俗子在人间对天上仙人的敬畏之情。
还记得第一次读到这个诗句的时候,我就仿佛能联想到李白当时的那个画面。反复诵读更觉得意境之美。特别是他对着山上唯一高耸入云的寺庙,双手伸向无尽的夜空想要触碰那遥不可及的星辰,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巍峨与庄严,让人顿生畏惧。他们不禁放低了音量说话,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打扰到住在天上的神仙。多么美的意境呀!
据说当时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在离开长安的路上,因为夜深没有去处,遇到了一位和尚,于是就应邀住在了山上的寺庙。
唐朝后期,朝政动荡不安,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李白虽然有杰出的才华,但终究没办法躲过时代的影响。多次被贬,不受重用,四处漂泊,心总是冰凉的。所以才会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等。
我没办法像古代诗人那样有如此才情,但是最近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好像当一个人处在不如意或人生低谷的时候,确实能比较好地直抒胸臆,写出好文章。
回首看看自己第一篇发表简书的文章,正是在人生的低谷写的,文笔现在看来也是很不错,自己也觉得孤独。而最近写的几篇比如《总要有点希望》是在家里人生病,万念俱灰的时候写的,写得也算情深意切。还有刚刚完了的推文《收获|孩子》也是年尾心情极度糟糕的时候,一气呵成写下来的……写几篇所写的文笔都是忧伤且煽情,自己写完当天根本不想看第二遍,但是后来雨过天晴以后,回头再看好像写出来的效果都不错,起码有共情,所以我就开始继续修改了。
此处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大家对于悲伤的感觉会比快乐来得深刻呢?像我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写的东西简直就是“小学生作文”,各种修辞手法幼稚得很,实在难登大雅之堂。
最近写文有点感觉缺缺,提笔疾书最后又火速删除。好像应该是因为最近的心情还好吧。看着自己的日更还有一百多天,感觉好遥远啊。可尽管如此,但是我却不愿意处在悲伤之中,毕竟悲伤是人生中的“迫不得已”,谁愿意无法选择呢?我希望自己可以“危楼高百尺,手可写作文”。快乐,应该是写作的主旋律,自己快乐,带给别人更快乐的文章,不是应该更好吗?希望自己的文在以后开心时仍能值得“精品”二字,咱们拭目以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