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质思考
本质思考三方面:
- 事物的根本属性;
- 问题的根源;
- 现象的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的四个特点:
- 抽象。
- 简洁。
- 动力来源。
- 通用性。
溯因推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思考本质属性两种方法:
- 求同求异;
- 先归纳,后抽象;
预防样本太少、幸存者偏差。
思考问题的根源的四种方法:
- 穆勒五法;
- 5why提问去;
- 结构性分析法;
- 系统性分析法;
穆勒五法
- 求同法;
- 求异法;
- 求同求异法;
- 共变法;
- 剩余法;
结构分析法
《金字塔原理》
- 任何一层都是下一层的总结;
- 同一层内容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
- 同一层内容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系统分析法
系统的三个特征
- 系统由元素组成;
- 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 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都要实现某种功能;
理解系统的三个关键
- 存量和流量;
- 回路。增强回路,调节回路;
- 延迟;
通过画图分析定位系统问题的定位,画图的规则如下:
- 两个元素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正向因果关系和反身因果关系。
- 当这些因果关系形成闭环时,就形成所谓的“回路”。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
- 回路中有偶数个反向因果关系时,就是增强回路;奇数个就是调节回路。
- 所有闭合回路,要么是增强回路,要么是调节回路,没有第三种。
小心求证三种方法
- 向自己提问(苏格拉底式提问)。有没有其他可能,为什么?
是否符合逻辑;
是否符合自己的知识;
是否能够解释过去,预测未来; - 进行试验验证;
- 找到反例;
逻辑上可能出现的各种谬误
基本谬误
- 从众效应
- 服从权威
- 以偏概全
对问题根源做出假设时可能出现的谬误
- 将相关性当作因果性
-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
- 混淆均值回归与因果关系
- 当下谁知偏见
2.迁移思考
生活以熵增为主,迁移至企业和自身:
- 封闭系统,熵最大;
成长思维与固定思维、流量思维与存量思维、终身学习与阶段学习。 - 平衡态,熵最大;
走出舒适区。
3.升维思考
- 层次思考法
使命、身份、价值、能力、行为、环境六个层次,每个层次由上房层次主导。 - 时间轴思考法
生命终点(把每一天当作最后一天活和思考墓志铭)、更远(未来3年、5年、10年的变化)、极远(与整体宇宙的生命相比)、第二时间轴(抽离当前时间轴)、相信时间的力量(给计划足够的时间)。 - 多视角思考法
上帝视角(深切投入,体验角色情绪与感受。反身抽离,观察整体细微与变化)与更大的世界观(整体与局部视角)。 - 第三选择思考法
除了非黑即白,还有第三种选择。 - 无边界思考法
打破时空边界、打破角色边界、修改规则。变有限游戏为无限游戏。 - 溯造者思考法
勇于归零,朝着新目标奋斗
4.逆向思考
成败、幸福与痛苦、变与不变、加与减、组合反向。
个人感悟:
从不同维度进行“供需”拆解,然后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划线部分
直击本质:洞察事物底层逻辑的思考方法
艾菲
231个想法
◆ 推荐语
>> “本质思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做的抽丝剥茧般的思考,下半部则跳脱出来,看向框架之外
◆ 推荐序 思考的深度与思考的疆域
>> 三流的人是不学习的人,二流的人是只学知识的人,而一流的人则是那些学习“思考方法”的人。
>> 只有洞察本质,才能拥有开挂的人生。
◆ 自序 只有思考思考的方法,才能收获指数级成长的人生
>> 实际上,这本书一共讲了四种非常重要的思考方法,分别是本质思考、迁移思考、升维思考以及逆向思考。
>> 在本书的上半部分,我将抽丝剥茧地阐述本质思考的三个关键问题——What(什么是本质)、Why(为什么这就是本质)、How(怎样成为一个半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 在本书的下半部分,我将介绍迁移思考、升维思考和逆向思考。
>> 在第四章,我提供了六种升维思考的方法,分别是层级思考法、时间轴思考法、视角思考法、第三选择思考法、无边界思考法以及塑造者思考法。
>> 在第五章,我会介绍逆向思考。虽然人人都知道逆向思考,但实际上只有少数人在真正使用这种思维方法。所以在这里,我精心准备了五个可以拿来就用的正向-逆向思考模型,它们分别是成功-失败模型、变化-不变模型、加法-减法模型、幸福-痛苦模型、组合-反向模型。
>> 然而,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书?什么才是能对得起自己和读者的书?什么才是能够用上十年还依然有价值的书?这个问题让我思考了许久,直到有一天,我找到了三个关键标准。
>> 第一,提出的思考方法要有确切的理论依据。
>> 第二,提出的思考方法要有真实案例的支撑。
>> 第三,提出的思考方法要经过我的亲身实践,并验证有效。
>> “一方面,没有人能完全地达到真理;另一方面,没有人的努力是错误的。”
>> 我也想再次表达我的写作初衷:是什么曾经拯救过你,你最好就试着用它来拯救这个世界。
◆ 第一章 直击本质·看透三个本质,可抵十年奋斗
>> 所谓本质,说的正是这三件事:事物的根本属性、问题的根源和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 [插图][插图]
◆ 第一节 事物的根本属性一眼看透本质的人都有超强的概念能力
>> 怎样才能知道你是否已了解了事物的根本属性呢?当你能够做到以下三件事中的任何一件时,你就了解了。给出清晰的定义做出准确的简单类比打出精妙的比方
>> [插图]图1-3 思考事物根本属性的三种表现形式
>> 《情商》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给情商下过一个定义:情商指的是一个人管理自我情绪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高情商体现在敏锐的情绪察觉与极佳的同理心上。它并不意味着要跟所有人打成一片。
>> 如果是定义,那就得遵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于“定义”的定义,即定义=属+种差。“属”说的是这个事物与其他同类事物的相似之处,而“种差”说的是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 而准确的简单类比无须遵循这个定义的法则,只要事物A与事物B之间有着非常相似的根本属性,你就可以用“事物A=事物B”的方法去做出简单类比。
>> 打比方,是在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也许准确,也许不准确;而精妙的比方,则是在不熟悉的事物的根本属性与熟悉的事物的根本属性之间架起的沟通桥梁。
◆ 第二节 问题的根源很多痛苦和失败的产生,皆因没能洞察事物的本质
>> 问题的根源很多痛苦和失败的产生,皆因没能洞察事物的本质
>> 对问题根源的思考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因为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因为,只有对问题出现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解释,我们才能在下一次类似问题出现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 在对问题根源进行本质思考的时候,不仅要思考表层原因,还要思考深层原因;不仅要思考单一原因,还要思考复合性原因。
◆ 第三节 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你追求的是方法,高手思考的是逻辑
>> 我找到了不同类型标题能够带来更高关注率和打开率的原因——它们或是击中了目标读者的痛点,或是击中了目标读者的爽点。
>> 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暴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如果做一个看上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人不再难受,但在“爽”和“恐惧”上无所作为的产品,那就是一个不痛不痒的产品,也许有人会买单,但不会爆火。
>> 爱默生说:“方法,可能有成千上万种,或许还有更多;而原理则不同,把握原理,你将找到自己的方法。追求方法而忽视原理,你终将陷入困境。”
>> 底层逻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 第一,抽象。越抽象的就越在底层。
>> 第二,简洁。“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大道至简”说的正是事物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往往都是极其简洁的。
>> 第三,动力来源。底层逻辑是各种现象出现的动力来源。
>> 第四,通用性。底层逻辑针对的不是某个特定问题,而是某一类问题或现象,有时甚至能被运用在万事万物之上。
◆ 本章小结
>> 所谓进行本质思考,就是要思考以下三件事。·事物的根本属性: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它的根本原因。·问题的根源:导致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隐藏在各种现象背后不变的规律。
◆ 第二章 思维黑箱·高手是如何看透三个本质的
对不懂的人来说是魔术,对懂得人来说是什么呢?
>进行本质思考,就是在变魔术。
>> 进行本质思考,就是在变魔术。
◆ 第一节 如何看透本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溯因推理法
>> 演绎推理的方法是由A推理出B,比如,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一已知原理,你可以推理出三角形的两个边长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A就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B就是“三角形的两个边长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这就是演绎推理。
>> 如何进行溯因推理呢?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溯因推理是要从现象B推出原因A,而本质思考是要从现象和问题出发,找到导致这一切发生的根源以及底层逻辑。
>> 表2-1 本质思考的具体路径[插图]
◆ 第二节 大胆假设作出假设的方法
>> 思考事物根本属性的两种假设法
>> 求同求异法和先归纳后抽象法。
>> 方法一:求同求异法
>> [插图]图2-1 爱情三角理论
>> [插图]图2-2什么是定义
>> 属是什么?属就是这个事物与其他同类事物的相似之处。种差是什么?种差就是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
>> 方法二:先归纳后抽象法
>> 归纳法也只能得出概率性的趋势,而不是必然的结论。
>> 什么是抽象?抽象是指从众多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特征的思考过程。
>> [插图]图2-3 用先归纳后抽象法找出事物的根本属性
痛点不一定恐惧啊,可能就是需要。难受也算需求嘛
>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上述场景中用户决定要用什么产品帮助自己时,他们的心理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怕”。所以,痛点就是恐惧。
>> 对于归纳,就要注意以下两种可能的谬误。过度概括:过度概括的意思是根据几个非常有限的现象得出片面的结论,这也是“刻板印象”。比如,东北人都能喝酒,女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都不好。过度概括出现的原因是样本量太小,根本无法支撑它的结论。样本偏差:“幸存者偏差”就是典型的样本偏差。
>> 思考问题根源的四种假设法
>> 穆勒五法、5Why提问法、结构性分析法和系统性分析法。
>> 方法一:穆勒五法
>> 什么是“穆勒五法”?它代表了五种假设问题根源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 (1)求同法
>> (2)求异法
>> 3)求同求异法
>> (4)共变法
>> 这种共变是在提醒我们:它们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我们却不能说,因为共变关系的存在,所以它们两者之间一定是因果关系。
>> (5)剩余法
>> 方法二:5Why提问法
>> 方法三:结构性分析法
>> (1)什么是结构
>> (2)结构性分析法是什么
>> 金字塔原理有三大规则。
>> 规则一,任何一层的内容都是下一层内容的总结。
>> 规则二,同一层的内容必须具有相同的特征。
>> 规则三,同一层的内容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 [插图]图2-6 分析问题根源的金字塔结构
>> MECE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意思。金字塔结构中每一层级的原因和子原因都得符合这一原则,它们之间“不能交叉,也不能有遗漏”。
>> [插图]图2-7 MECE法则
>> (3)如何用结构性分析法寻找问题的根源
>> 当子原因之间存在某些关联,有相互作用以及动态变化的时候,我们就要用系统性分析法去思考问题了。
>> 结构性分析法与系统性分析法之间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动态性。两者都是从整体去看问题,但结构性分析法是静态的分析,而系统性分析法则是动态的分析。
>> 方法四:系统性分析法
>> 系统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 (1)系统的三个特征
>> 第一,系统是由元素组成的。
>> 第二,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 第三,系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都要实现某种功能。
>> (2)理解系统的三个关键
>> 第一,是存量和流量。
>> 第二,是回路。
>> 除了增强回路,还有一种回路,叫调节回路。
>> 调节回路的趋势正好与增强回路相反,增强回路是越强则越强、越弱则越弱;调节回路是强则调回来,弱也能调回来。
>> 第三,是延迟。
>> (3)如何在系统中找到问题的根源
>> 具体怎样做呢?这个方法就是画图,画出系统循环图。然后从图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找到问题的根本解。
>> 先来说说画图的规则。
>> A.两个元素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一共有两种因果关系:正向的因果关系(S)和反向的因果关系(O)。
>> B.当这些因果关系形成闭环的时候,就形成了我们刚才所说的“回路”。回路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增强回路,一种是调节回路。
>> C.当一个回路中有偶数个(零也算)反向的因果关系(O)时,这个回路就是增强回路;当一个回路中有奇数个反向的因果关系(O)时,这个回路就是调节回路。
>> D.所有连续的闭合回路,要么是增强回路,要么是调节回路,没有第三种。
>> 第一种方法是,找到一个能够重建自信的最小项目,然后去做。
>> 什么是悬摆?悬摆共分两类:一类是输入悬摆,一般用来表示期望达到的目标,或者是来自系统外部的驱动或限制因素,又或者是用来确定外部变量数值的具体参数;另一类是输出悬摆,它表示整个系统运作的结果。
>> 第二种方法是,深刻认识并激活自己的天赋才干。
>> 交易成本越低的事,就越应该外部化;管理成本越低的事,就越应该内部化。
>> 在使用先归纳后抽象法时,我们还需注意两件事情。第一,防止过度抽象。一般来说,抽象程度越高,得出的底层逻辑的普适性就越高,但它的实际指导性也会变弱。第二,注意区分随机事件与规律性事件。虽然从现象中找到底层逻辑至关重要,但必须区分这些现象到底是随机事件,还是非随机事件。如果是随机事件,是不可能有规律可循的。
◆ 第三节 小心求证若得不到证明,重新假设,再次求证
>> 小心求证的三种方法
苏格拉底式提问?
>方法一:向自己提问
>> 方法一:向自己提问
>> 在比较几种可能的假设时,你可以使用以下三个标准:第一,逻辑上的合理性;第二,与你所学其他知识之间的一致性;第三,用这个假设是否能解释过去的事件,是否能够预测未来的事件。
>> 方法二:通过试验验证
>> 方法三:举出反例
>> 逻辑上可能出现的各种谬误
>> 第一类:基本谬误
>> 1)从众效应
>> (2)服从权威
>> (3)以偏概全
>> 第二类:对问题根源作出假设时可能出现的谬误
>> (1)将相关性当作因果性
>> (2)过度简化因果关系
>> (3)混淆均值回归与因果关系
◆ 第四节 本质思考的必要条件没有了辅助线,有些题目就会无解
>> 联想必须具有条理性和连贯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