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只是要上学放学,回家吃饭,过两点一线的生活。老妈给两三块钱的零花钱买冰棒吃,就觉得非常满足。小时候,对于80年代出生的工人阶级家庭来说,我们家是算穷的,那时候,只是一心想着快快长大,也许长大一些,自己赚了钱,有了工资,想着就会好了,可以不顾父母的不满,逃到有诗有自由的远方去,肆无忌惮的买奶油蛋糕和巧克力吃。如果说,那时候有什么梦想,那些在课堂上唱高调:我长大了要当一名老师或者科学家的言论其实都是假的啦,真有什么梦想就是:期望快快的长大,没有人可以管我,我赚钱给自己花。
可是发现,长大后,更穷。真正第一次发现自己拿了薪水还是很穷,是第一次办信用卡分期付款了一台电脑,2010年,惠普的中端笔记本也要4500。我的工资一个月在三线城市一千块还不到。因为怀揣一颗不安分又悸动的心,我背着“巨额债务”,南下去了深圳。有过出门打工经历的人都会拥有那段“风雨如晦”的囊中羞涩时期,拿着不多的积蓄,找便宜的出租房,找到历时一两个小时候的车程的工作,没有几个熟悉的朋友、没有亲人在身边,赚着微薄的收入,更别提,有空余的钱还上我那分期付款的电脑钱。幸运的是,那个时期互联网金融未萌芽,也没有“裸条”之说,幸好只是银行催款,那时,每个月勉强度日,我必然是还不起每月债务的,电话打到老家的亲戚去催款,当时急得我四处借钱,第一次觉得没有钱是如此的窘迫不安。
后来,收入稍微宽裕了些,我也会一发工资就去逛商城,当然仅限于中端的小商场,像深圳的益田假日广场、万象城里高端品牌的门店我是不好意思进的。精明的店员,根据多年的经验,一眼就会判断出你的行头是不是他们这个品牌的消费水准,再继而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你。觉得你买不起,就是爱理不理一副冷艳旁观的冷漠状。当然现在有了某宝电商,上面也会云集某些品牌的旗舰店,当你心仪一件品牌衣服、包包时,只需要持续不断的关注一下店铺动态,碰上打折季的时候,立马下手,也不用偷偷试衣服的时候瞄价目牌,盘算着用什么原因去婉拒热情的店员了。某些电商当然也曝出假货来,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可以申诉、可以退货、可以交涉。有人说:“逛某宝的其实都是穷人。”我非常赞同,你可以不停的在上面甄选对比,还价讲价,无论时间多长?你多么会还价,也没有人骂你。让穷人的虚荣心可以得到小小的满足。
而我们悲哀的发现:好像越长大就越穷。一方面是自己跟自己的较劲,不甘心。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我还是不能升职加薪,为什么我这么善解人意,热爱生活还是寻不到如意郎君。为什么我无论如何拼命加班,可能攒了几年还是攒不到一线城市一套房子的首付,以前买不起,现在,以后可能更买不起,因为房价的涨价速度远远高于工资的增长速度几十倍,这之间还要刨除生活成本的飙升,重大疾病的、丧葬嫁娶、学习深造培训的费用。有了孩子之后,更甚了,没办法让他拼爹拼娘,也是要挤破头想让她得到较好的生活条件与受教育的权利。上次看到一篇文章《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说的是一个当高管的妈妈月薪三万,还是负担不起女儿暑期出国游学费用。虽然有点夸张了,但是不乏它的真实性,试问我们这普普通通人家的中国父母有多少可以达到月薪三万呢?中国父母的收入还是中产阶级水平占主要比重吧!
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的比较。幸福是个比较级,生活在这个现实社会,再金刚不坏之身也敌不过周遭的物欲横流,你发现你脚踏实地的在靠自己的能力慢慢努力寻求上进,而别人正在坐火箭般的速度赚钱。当年貌不起眼的成绩平平的同学已经创业拿着几千万的风投资金公司做得风生水起;对面室友的老家父母的农村房子,旧改拆迁,一赔几百万,够他重新买套新房子还绰绰有余,完全好几年不用工作;那个曾经体制内的同事辞职下海经商,乘着一阵互联网之风或者房地产行情,也是赚得盘满钵满,戴金表、开大奔、环游世界。你有啥好怨言的?发财的路千千万万,当你还没找到一条一夜暴富,一夜成名之路时,只能苦逼的喝着所谓的心灵鸡汤,斗志昂扬,在职场中奋斗不息。
我们都是普通的大多数,也许并不具备一个灵敏发现商机的头脑和玩转资本运作的手段,我们之中的普通大多数,都在过着安稳笃定又不失小确幸的生活;我们拥有健康,虽然也常常苦恼有点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生活重压有时让我们喘不过气来;但是我们依然有自己的小追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和谐不势力的朋友圈和稳定安宁的祥和之家。没有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于没有钱的恐惧,整日怨天尤人,看不到生活赋予我们的美好。虽然我没有很多很多钱,但是我有很多很多爱,也有很棒很棒的身体。
cdn.c�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