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风
醉中陶渊明,只奏无弦琴

醉中陶渊明,只奏无弦琴

作者: 三陶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7-09-20 15:31 被阅读0次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以嗜酒著称的大诗人之一,陶渊明与酒,留给后世的印象,真是令人千般想象。

    《宋书•陶潜传》记载“(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意思是说他一喝多就给大家弹素琴。这素琴是个什么样呢?其实就是一根木头,素到一根弦都没有,当然弹这琴谁也听不见了。李白有一首诗说,“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抱一短木头也可以流淌出心中的音乐,天底下最大的音乐,天籁和鸣都在心里,他还用弹琴吗,这就是酒中滋养的性情。

    陶渊明一喝多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就是说,我喝多了要睡觉,你们也都散了吧。其性情如此率真,连李白也把他这句话写入《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中,改为“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落笔时,一定是想起了陶渊明的那根木头,想起了陶渊明诗酒人生的率真与洒脱。肆意里有透着有意和无意。

    陶渊明的五言诗《止酒》,,每句都有个“止”字。“坐止高荫下”,我要找个高大的树荫底下看会儿书,就够了。 “步止荜门里”,“荜门”指柴门,我散步在我们家柴门里就够了,也用不着去跋涉名山大川;“好味止园葵”,天下最好吃的下酒菜,是园子自己打理的蔬菜,随手摘一把,脆生生的,够了,这是天下最好的味道;第四句 “大欢止稚子”,天底下最大的欢乐就是看自己的孩子围在身边。因此,陶渊明生了一堆孩子,儿女绕膝,清贫却高兴。而“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这辈子什么都能“止”,唯独止了酒就没了欢喜。

    陶渊明担任江州彭泽县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为什么偏偏种糯米?因为糯米可以作成酒,他说:“我如果常常酒醉,就心满意足了!”他老婆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

    到了年底,官职才做了八十天,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把大印一扔,辞去了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实思想,不仅于此。在《归园田居》诗里,讲得十分明白。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立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的真意,是我们借着陶渊明的醉眼,读懂他那追求天真自然的人生。

    陶渊明有《饮酒》诗20首,都是酒后所题。他有时一个人独饮,更多的是和乡亲父老对饮,从中取得某些安慰和乐趣。在饮酒中,可以自由自在,不用和官场同流合污。

    陶渊明穷困潦倒到没钱喝酒时,富贵的人就想接济他酒。东晋开国元老王导的孙子王弘,想给陶渊明送酒,但是不敢送,有顾虑,他觉得给一个名士送酒,折辱了人家怎么办。王弘很周折地找了陶渊明的朋友庞通之,让他设计一个跟陶渊明邂逅的机会。庞通之打听到陶渊明有一天要出门,就在路上专门摆了酒,坐在亭子里喝酒。等到陶渊明路过的时候,庞通之说,你今天有空出门,能不能坐下喝两杯?陶渊明坐下了,两个人正喝着的时候,在旁边的草丛里等了一个时辰的王弘,御去官服,穿了一身白衣,假装路过。庞通之也假装看到王弘,对陶渊明说,那边又过来一个朋友,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我把他也叫过来,咱们一起喝两杯啊?这样才把王弘叫过来。三人喝得熟了,王弘装作不经意地说,我们家有酒喝不完,你要是不嫌弃的话,我能不能给你送点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衣送酒”。所以貌似古代文人名士的酒不是今天的喝法,人的尊严在酒里就有体现。

    陶渊明喝酒的传说还有很多。如他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又如陶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陶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境内有陶渊明埋藏的酒,据说有个农夫凿石到底,发现一只石盒,石盒内有个铜器,是扁平的酒壶。将盖揭开,壶内都是酒。壶旁边刻着十六个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春酒熟,烦更抱琴来。”大家怀疑这酒不能喝,就全都倒在地上。结果是酒香扑鼻,经月不灭。

    酒是陶渊明人生中最大的慰藉,他的大多数诗里都有酒,即使是全篇没一个“酒”字,也可以在诗中感受到一股浓浓的醉意,那是陶渊明物我两忘境界的体现,他才是真隐士,真性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醉中陶渊明,只奏无弦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jo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