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问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大部分的学习问题是和手机使用问题纠缠在一起的,所以,我把这两个问题结
合起来一起进行呈现和讨论。大家可以先看一下下面几种典型的问题场景。
场景一:每天放学回家就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一直要到晚上11、12点才去写作业,直到凌晨2、3点才上床睡觉,早上
7点起不了床.
场景二:如果在孩子玩游戏期间提醒TA,导致这局游戏输了,TA就会冲我发脾气:“都怨你,又没赢”,然后一直要玩到赢
为止。这个时候一点儿都不能沟通,否则,TA会摔门、发脾气。
场景三:回家不想写作业,刷屏。一方面想写做作业,另一方面想看手机。定了计划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任务,但总超
时,于是干脆放弃。
场景四:每天放学回家就惦记着玩手机,其他事情都不认真做;要做也是应付差事,不讲究质量。
场景五:做作业不专心,磨蹭,偷玩手机,熬夜,第二天状态不好,恶性循环。
提出这些问题前,我相信家长们已经寻找并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向别人求助。但有些“正确“、”科学“的建议和方法不仅没
有发挥作用,还让家长们感到更挫败。事实上那些“应该怎么做”的具体建议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试着理解、思考孩子
问题的方式和过程,才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所在。
当我们被某个问题所困扰,我们可以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该怎么办。大家可
能会说,老师,我平时就是这么做的呀。
孩子的问题不就是不爱学习吗!老想着玩手机吗;我们不是就该不让他玩手机,引导他好好学习吗。这种理解没毛病,但
是,这个问题真不像大家看到的那么简单。
首先,关于“这个问题是什么”。看似简单,但想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不容易。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
只需要描述出基本核心要素就行: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了什么,TA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和情绪状态,不要做过多的推
论和假设。因为尽量“客观”是找到原因的基础。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仅仅是因为我们对问题的理解不是很客
观。
其次,关于“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是孩子的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从大家对问题的描述里,我发现有这样
几种倾向:
1.把行为表现看作原因——因为孩子没有学习动力所以玩手机,或者因为玩手机所以没心思学习;
2.把孩子烦躁、愤怒、焦虑或自卑的感受和情绪归结为 “问题”,认为这样是不对的,要赶紧解决。
认为孩子乱发脾气,不尊重家长,自控性差、自尊心脆弱等等。
如果我们这样归因的话,实际上是把孩子的行为,或者孩子遇到的困难,当作了原因,而真正的原因被当作了“问题”。其
实,在沉迷游戏、手机上瘾、拖延、不专心和磨蹭的背后,全都是因为孩子的情绪调节遇到了困难。
有了这样一个理解和思考过程后,最后才能进入大家最关心的“我该怎么办”环节。我把这部分总结为“黄金五步骤”:
1.暂停 2.感受 3.观察 4.思考 5.回应
大家一定要记住:
1.不要害怕孩子的情绪。要接纳孩子情绪的合理性,但不要认同和屈服于孩子的行为。
2.不要用孩子的情绪针对自己,以避免错误归因。虽然孩子的情绪可能跟你有关,但往往不是你认为的那些原因,一切都
是因为孩子太在乎你。
调节、涵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是陪孩子度过青春期的关键。帮助孩子处理他们的困难,对于任何家长来说都是非常不容易
的,家长们不要因为一次不奏效,一次不起作用就放弃。请给孩子一些时间,也给自己一些耐心。当你可以让自己等待
时,就可以给孩子足够的空间,他们才有机会去努力,去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