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完人王阳明提出:“ 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愿望之贼;事上练,破犹疑之贼,三贼皆破,则万事可成。”
宁静致远。如果一个人内心不宁静,总是波涛汹涌、风雷翻滚,必然会心神不宁、心旌摇荡。
心之官则思。只有在内心详和宁静的状态下,才能明心见性,才能不惑于物,才能洞察事物的本真。
遇到什么事,不妨静坐下来,运思神明,澄清心境,不焦不忧,不患得患失,叫做破焦虑之贼。
遇事焦虑,或许是本能。但焦虑于事无补。过于焦虑,内心不安,必然导致思虑不周,言行失当。故须破焦虑之贼。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舍就不可能有得。遇事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关键,就会什么也抓不住。
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内心总有一个完美人格在作祟。总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希望什么都做好,做到极致。
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真正的有所作为。奥卡姆剃刀原理,正说明这个道理。它告诉我们,在管理企业制定决策时,应该尽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剔除干扰,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才能让企业保持正确的方向。
人必须在事上磨练,方能增长才干,成就事功。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耽于幻想,不如亲自体验。
纸上谈兵,只能导致失败。猛将必发于卒伍。久历战阵,才能透彻战争。熟读兵书战策,没有经历过实战,凭书本上的东西指挥战争,必然步赵括之后尘。
只有实践,才能增长真本领。实践出真知。经历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有真正的感悟,才能校验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校正想像中的东西的失误。
经历过生活的毒打,才配谈生活。经历过世事沧桑,才配谈人生。经历过事情的磨砺,才会积累起有益的经验。
遇事为什么会犹疑不决?那是因为我们心里不托底,那是因为我们的经验库中没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案例可循。
万事开头难。为什么?因为对不熟悉的事情,我们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在心头萦绕。
有破才能有立,凡事必须先破后立。 破了焦虑之贼、破了愿望之贼,破了犹疑之贼,总之是破得了心中之贼,才能立得起心,才能立得起志,才能成得了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