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郑伯克段于鄢》想到的

关于《郑伯克段于鄢》想到的

作者: 小墨垒 | 来源:发表于2023-11-10 23:58 被阅读0次

    对于《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写到郑伯后悔自己发下的毒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他想要见自己的母亲武姜,但又碍于自己发下的毒誓不到黄泉不得与母亲相见。后来在大臣颍考叔的建议下,从地下挖了一条通道,一直挖到有泉水流出,郑伯和母亲在地下才得以相见,最终母子冰释前嫌,和好如初。当时记在脑海里更多的是赞扬郑伯有孝心,觉得他对母亲能够不记过往还接纳孝顺母亲,很大度很有仁德。

    最近听了樊登老师讲得《国史讲话:春秋》这本书,里面提到这段“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说用“克”这个字其实是一种很严厉的批评,是对郑伯的批评。他把对待敌人欲擒故纵的手段用在自己亲弟弟身上,用“多行不义必自毙”来断定弟弟的结局,最后打着正义的旗号将弟弟逼死在鄢这个地方。所以孔子在《春秋》中对郑伯是有批评的意味在里面的。

    在我看来,郑伯确有不对之处。他纵容自己的弟弟共叔段一直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而不加以制止,用母亲姜氏偏爱弟弟作为借口不对弟弟的行为进行管束。他非常清楚弟弟的行为已经越界,但却听之任之不加以劝阻,最终让其自食恶果。这确实不是一个兄长该有的样子。不过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跟他们的母亲武姜的养育方式也有脱不开的关系。

    母亲武姜因为生育郑伯时其脚先出,头后出,因而受到惊吓就不喜欢郑伯,对郑伯一直带有偏见。武姜偏爱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事事都为他着想,甚至还想让武王立共叔段为世子承继王位,但未能成功。后来郑伯继位,她依然把偏爱延续,不断地为共叔段索要封地。最后共叔段集兵谋反,相信母亲武姜也不会不知情。然而偏爱最终没有为小儿子带来更好的机会,反而一步步将其推向死亡的结局。

    这样的母亲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有之,甚至很多。最真实的例子就是重男轻女的那一类。同样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对儿子是百般溺爱,对女儿是极力打压。有什么好吃的都是留给儿子,去上学的机会都是优先安排儿子。女儿只配吃咸菜馒头,在家喂猪洗衣服,什么脏活累活都得干。长大了女儿挣的钱都得攒着给儿子买房子娶媳妇。甚至还不够,母亲给儿子带孩子,还得逼着女儿把钱拿出来给儿子养小孩。这些行为在我们常人看来都不可理喻,但在母亲的眼里却是理所当然的。母亲把对儿子的偏爱刻在骨子里。

    最近看到电影《我本是高山》的片段,然后看到了张桂梅老师的一些采访。她为什么会创办华坪女子高中,只收女孩来学校读书。她说正是因为看到了太多才十几岁的女孩子就已经嫁人生子,她们的一生都被困在大山深处。她想要创办一所学校改变这些女孩子的命运。想让她们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想让她们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改变自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那段誓词里写得: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每个女孩都应该被看见,被尊重,被平等对待。

    父母之于孩子的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直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之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说回“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郑伯的错误在于没有及时提醒和制止弟弟共叔段的错误行径;弟弟共叔段的错误在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僭越;而母亲姜武也有错,她的错误在于过分地偏爱溺爱,让被偏爱的有恃无恐,被忽略的心生芥蒂,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郑伯克段于鄢》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sk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