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3沈亚琴(丫丫笑语)
初次了解早教的时候,接触的第一个词是孙瑞雪的“爱和自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怎么爱,给多少自由才算是合适的存在相当大的困惑。而在阅读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爱和自由》、《为孩子立界线》、《正面管教》等书籍后才慢慢厘清自由和规则的真正意义所在。
首先明确下自由的概念,百度百科对于自由(freedom)的解释有多种含义:
1.意指由宪法或根本法所保障的一种权利或自由权,能够确保人民免于遭受某一专制政权的奴役、监禁或控制,或是确保人民能获得解放。
2.任性意义的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放任。
3.按规律办事意义下的自由,所谓对必然的认识和改造。
4.自律意义下的自由。康德在此意义上使用自由一词。
对孩子而言,自由首先是指思想维度的,创造和想象没有边际,随便发挥。其次是探索维度的,允许探索,鼓励探索。具体表现在新出生的婴儿鼓励和帮助他翻身、坐、站、行走、蹦跳,用勺子吃饭、使用筷子、剪刀,发现细小事物,吃手,小手指抠小洞洞,玩饭,甚至于玩大便等等。这些都要尊重孩子敏感期的阶段,解读识别并允许存在。对于2周岁以上的孩子会慢慢进入社会的领域,对于自由的度有进一步的考量,和规则有了对比。
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它存在三种形式:明规则、潜规则、元规则,无论何种规则只要违背善恶的道德必须严惩不贷以维护世间和谐;明规则是有明文规定的规则,存在需要不断完善的局限性;潜规则是无明文规定的规则,约定俗成无局限性,可弥补明规则不足之处。
对孩子而言规则就是约定俗成的需要共同遵守的,具体体现在那里呢?
七大规则:
粗俗粗野的行为不可有;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自由支配;
谁先选择,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
不可以打扰别人;
归位(东西从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学会要求别人道歉;
学会拒绝别人,并接受别人的拒绝。
在生活中,我们与孩子唯有划清界限,才能给到孩子更多的自由与发展,同时,界限也意味着孩子所需的、所能承担的责任!那么,我们如何界定界限呢?我们可以围绕三点原则来设定界限:1、不伤害自己;2、不伤害他人;3、不破坏环境。孩子在秩序中构建自我,秩序又分为内在秩序与外在秩序。内在秩序通过外在秩序得以恒定,然而,外在环境中的秩序表现在规则中,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给孩子设定规则,让孩子在规则中自由发展!比如我们的关于物质界限,对于学龄前孩子,在购买物质上,我们可以跟孩子约定购买次数、时间、数量以及多少钱。
再次六岁以前的孩子生命系统的体现会更明显,更多时候对于金钱的使用和物质的换取也都是为了体现自己是值得的、被爱的、有自信的、被关注的,有能力的等等。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孩子知道并感受到这些事情,有很多种方式(能独立解决一件事,能对人友好,能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等等),不会让孩子在物质上得不到满足时而有强烈的挫败感。
在孩子的世界里,唯有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宝贵的,有的时候一个树枝比一个棒棒糖来的更有价值。
当孩子对金钱有了一定认识,我们可以给孩子发零花钱,让孩子有自由支配金钱的权利与机会,也意味着孩子在物质购买上,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根据孩子的年龄(一般在六岁左右)及零花钱的多少,与孩子共同协商零花钱的支配(例如每周十元钱,两元用来存,两元用来捐款备用,六元自己支配)[
另外推荐书籍《接纳孩子》《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推荐家长看的电视美国八十年代的一部电视话剧《成长的烦恼》里面有很多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成长故事。在爱和尊重里如何把握界限,如何建立规则,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