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两重性
——你是个聪明人还是蠢蛋
我们生活中不乏那样的聪明人,视野广阔,观点新颖,博览群书,气宇轩昂,一看就是做大事的人。同样我们周围也有这样的人,朴实平常似邻家兄弟,不是海龟也不是985,在公司普普通通的工作着,大家都觉得好像他就该这么普通,对他也并没有什么期待。几年过去,你会发现,聪明人还是那么聪明着,气宇轩昂着,但好像工作并没有什么大的进展。而那个普通的邻家哥哥却踏踏实实的被领导重视,得到了一次海外进修的机会。
差哪呢?
聪明人往往不屑于用那些没有智力含量的东西,不能够正视自己认知中永远提不高的一面,也不屑于用那些很笨的工具去提高他们的这部分不足。而所谓的蠢蛋往往更以结果为导向,只要有帮助解决问题就拿来主义,反而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
吴伯凡老师提醒我们,不要以为我们的认知进化了,我们的智商就越来越高。我们的智力当中有可以越来越高的那一面,但是还有一面是受制于一种神奇的地心引力,永远提不高,永远很笨拙。
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触,自己定了很多的课程,每天忙着不停的听课,刷大V公众号,感觉自己在不断的走在提高认知和提高智商的大路上。其实这么做比起每天刷微信朋友圈还是要好一些的,看过古典老师的鄙视链的同学会更加清晰。但,是不是一直这样走下去,经历了“量变”最终就会到达成功的“质变”呢?好像不是这样的线形关系。如果是,听“得到”的用户那就不知要产生多少“成功人士”了,当然,得到用户的质量好,那是没得说,产生成功人士也是必然的,但是是由于听课听成了“成功人士”?怕是没有那么简单吧!
吴伯凡老师提到了要解决现实问题,要眼高手低,不要恃才傲物,要善用“工具”,比如“清单”,有些工具看上去毫无智商含量,但对于发挥我们的智力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的感触是,无论聪明人还是蠢蛋,都要聚焦于一件要解决的事情,或者是一个目标。针对这样一个结果,调动你所有的资源,不仅是外部资源,更重要的是你脑子里的内部资源,这时候,你的认知水平要发挥作用了,你的智商也要出来大显身手了,你的被“各种工具”喂养出来的能力禀赋都要统统出来竭尽全力了,同样你的动手能力也要出来工作了,高水平的在运转,贴地气的也在工作,一边在和风投谈项目,一边还要安排好晚上的盒饭,缺一不可。
像漫反射一样的铺天盖地的学习,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一件好事情,但是这样的成长路径,远没有聚焦于一个结果,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实现它,给人带来的成长要大,要快,要强烈!
吴伯凡老师还讲到“领导的愚蠢”。其实这个现象真的很普遍,尤其是在停止了成长的领导身上体现更为明显。古人早早就通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表达了“王之蔽甚矣”的观点。站在另一个角度看,给了目前在各层领导岗位上的领导们一个清晰的认清自己的警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