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去之前对这次会面的“医生”没有什么期待,有没有专业资格证也不是很关紧,我在意的是,有一个人能坐在那里听我讲一些心里的话。
这个人需要一个身份,她很难是我身边的人,也不会是我老公,因为我知道他也并不具备这个“功能”。
见面了,虽然略有紧张,但还是尽量努力地袒露我纷繁的思绪,我看到对面的她拿着一支笔,很认真地听我讲话的样子,并不住地嗯,微笑,点头,语调温柔。
关于一些关系上的认识,今天确实有点醒到我,比如和父母的关系,我一方面认为是受原生家庭里的性格影响,一方面又很羞愧于承认成年后还被原生家庭所影响,但是她开导我被原生家庭影响很正常,也引导我不要只关注父母身上不好的一面,而去关心他们的闪光点,被人喜爱的点,父亲的踏实稳重,靠谱友善,母亲的爽朗大咧,而不是把关注点总放在他们的缺点,然后再投射在自己身上。。。从而帮我得出了我也是有吸引一部分人喜欢我的,我身上也会有这些个优点特质。说到喜欢谁才会像谁,因为父亲是我从小的偶像所以行为不自主靠近父亲是很正常的,虽然后来开始了和他的对抗……母亲身上的一些特质我也有所继承,大概是极正常不过的吧。
而我之前总盯着自己身上的缺点,并认为这些缺点的来源是我的父母给予我的, 却忘记闪光之处也是他们赐予的。想到曾经羡慕别人的父母时的羞愧,其实明明是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认同感太差所造成的。她提醒我不要经常否定自己,不要不自信,这些谈话让我意识到自己是在长期否定自己,否定自己和身边拥有的一切。所以我解决的第一个疑惑就是,相信自己是有光的,身边是会有人因为我的某些特质喜欢我认同我的。她帮我分析我的疑虑,然后帮助我肯定自己,感谢。
关于婚姻,我也如实相告,理想的关系是希望对方可以引领我带我走的更远生活的更快乐,所以偶尔会有push对方的操作,对未来感到恐惧和焦虑。她告诉我这是悲观,悲观地看待关于未来的假设。关于我们的相处模式,我有想做的事情大可邀请老公陪着我去做,两人一起去做还会增进感情,而不是单单地push,这样是没有效果且浪费感情的。
包括我讲到老公的陪伴基本停留在空间、物理陪伴,达不到精神上的沟通,填补我心理的空虚和孤独,更别说化学反应了哈哈,不过她帮我分析,这种踏实稳定感也许就是我心中最想要最看重的,想了想我同意了她的说法,我需要这种稳定感,但同时人的需求是分为几个层次的,精神需求的满足显然是最高层次,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达到的,但是来日方长,一切慢慢来吧。重要的是充分感受当下稳稳的幸福,一起成长,未尝不美好。
关于人际方面,我也讲了现在的困境,很难主动去和人交流,认为自己缺少朋友,但没有勇气也不知怎样和人建立亲密关系,饭局上不知道怎么张口,跟不上节奏,时常担心下一句要说什么害怕尴尬等等,其实都是“聚光灯效应”,意思就是我把注意点放在自己身上,把自己当做了中心,认为自己很重要所造成的。。。沙僧不重要吗,谁说默默不闻的人在团队不需要?理论虽知道有时就是缺人点醒,我也接话说太对了,其实就是少关注自己,多关注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一切就都好了。心大了,世界就大了,人才更快乐。
所以这次我认为是有收获的,下次见面可以考虑,但是价格不能太贵,毕竟我只是轻度,处于戒掉“怂懒拖”也可以恢复得起来的阶段。希望不久后我也可以该吃吃该睡睡,没心没肺地玩耍和大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