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闺密, 从小就一起玩,一起读书,上学放学也都一起结伴而行。而且我们还有着一层关系,我们的父母是同事也是好朋友,看似两个家庭有些类似之处,但后来我们都长之后才发现原来竟有着截然不同之处,是感知幸福的能力。
闺密的母亲是下放知青的子女,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到她家玩,阿姨很温柔,是那个时代你很难看到的那种温柔,说话很细,皮肤很白,连走路都是温柔的。每次到她家我都发现他们家要吃几种饭,我同学要吃面条那家里肯定会有面条,外婆要吃粥那也一定会有一份粥,这是我们家永远不可能的事情的。还有我每次都能看到阿姨和叔叔都会喝点小酒,有时白洒有时啤酒,每次去他们家都让我感受到了如此的温暖,其实发自内心也是羡慕我的同学的。
回到我们家发现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家庭氛围,紧张,一个词就可以。我和姐姐的关系一直都是处于战争状态,我们水火不容,她看不顺我,我看不顺她, 彼此就是冰火两重天,也什么都要争,大到被单、枕套,衣服,小到一个本子、一支笔都要争,她有我也要有。还拉帮结派,以至于弟弟就是一个墙头草,现在想想他应该也很为难和辛苦吧。
再说我的父母,我的母亲和父亲都是家里的长子与长女,母亲应该可以用女汉了来形容她不过份,她什么事情都能做,大到农田里男人干的活,小到栽衣服做衣服、做鞋子,教书、打得好得一手的算盘、口头算账比爸爸做会计的还要好和快。好像没有她不能做的事情,哦,她烧得饭很不好吃,家里也都是爸爸烧。
爸爸外号张会计,所有人都叫他会计,他也确实是做会计的,后来做了经理大家又都叫他经理,他在外面总是很会笑,但回到家看到我们就从来不笑的。他甚至要管我们穿什么,不能烫头发、不能穿紧身裤、不能涂口红、不能穿奇怪的衣服等。而我的闺密她和她姐姐都是躲在厕所里吸烟的,其实闺密的父母都是知道她们偷偷吸烟的。而且更另我惊讶的是她们姐妹是可以睡同一张床的。
其实我的父母也是相爱的,只是他们没有阿姨他们那样温柔如水。后来长大成人之后我发现我们家的孩子没有阿姨家的孩子幸福,我们姐弟几个都活得太用力了,我觉得应该是很难感知到幸福的。而我的闺密就如小时候那样,什么都看得很淡,淡淡的活,更另我惊讶的是她可以不管儿子,都交由公婆管。而我从儿子没出生就一直是弦绷着的,从来没有放心放手让别人带过。这是我到现在都一直想改变的,但是觉得好像是骨子里的东西,很难改变。
虽然表面上看我家的孩子是别人眼中的很能干,但是我知道我们姐弟几个没有闺密家的姐弟几个幸福。幸福和是否成功是否有钱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都生活太用力。
父母对生活态度与对子女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子女对生活的态度。这个魔咒是一代传一代的,但只要有一个妈妈/女儿/父亲/儿子醒来,让伤害在自己身上终止,不再传递给下一代,循环就被打破了,当然,也是极其艰难的。
突然接到蜜的电话,问有意挑战参加她组织的一个关于写作的三人“组织”文章不限形式、有限题材。没有考虑就答应了挑战,此时的我已经在敲打着键盘了,看着一个一个文字随着敲打声跳入屏幕上,其实发现真的很享受这样的一刻,这时才发现原来写字是一件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原来是可以疗愈自己的那颗心的。至于挑战也好、文章写的好不好罢、真的都不重要了。
印象最深的小时候的一个暑假,爸爸突然莫明其妙的单独给我一个人布置了一篇以我的家为主题的作文,记得那时好像自己读三年级左右,学渣的我还不怎么会写作文,于是就把家里从院子开始介绍如数家珍般一样一样的报来,结果被批得什么也不是,现在都还深切的感受到那种被不尊重、瞧不起。从那以后我便排斥写各类作文,但是初一的语文老师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来读,那一刻改变了我对文字的那种特殊的感情与需要,从此便有了写字的习惯与自信。陆续的会写字投稿,虽然都是小文章在一些报络上,但是却改变我太多。
现在想来应该感恩我那初中的语文老师,但也同样应该感恩我的爸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