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1. 组合定价法 把不同的商品组合在一起,集合定价,以获取最大利润的定价方法。包括7种:
►产品线定价。产品分不同规格,同一规格细分不同配置,最大程度覆盖消费者。
►备选品定价。手机便宜,更换屏幕不便宜,通过配件赚钱。
►互补品定价。剃须刀便宜,更换刀片不便宜,通过刀片赚钱。
►副产品定价。做蝶鱼尾的店,鱼身可以很便宜,通过鱼尾赚钱。
►捆绑式定价。各种年卡、套票、套餐。
►分部式定价。先买门票,特殊的项目额外收费。
►单一式定价。统统2元,全部2元,2元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2. 价格歧视 把不同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区隔开来,分别定价,尽量让消费者在承受范围内多掏钱。
►一级,个体歧视 让每个人付出最高价格,如靓号拍卖。
►二级,销量歧视 买得越多越便宜。
►三级,区隔歧视 最常使用的套路。比如地域歧视,不同地区定不同价格,严禁串货;人群歧视,成年人全票,老人、儿童半票;成本歧视,影院上午场、夜场便宜,下午场、晚场贵。
2|案例
一位电信公司经理肚子不舒服,急忙奔向一间公共厕所。在厕所门口,被看门大爷拦住了:“这是收费公厕,知道吗?”
“知道,我内急,出来再交钱!”
一阵排山倒海之后,经理一身轻松地走了出来,问:“多少钱!”
大爷:“大便还是小便?”
“大便。”
“小便3毛,大便5毛。不过……你要收1块!”(产品线定价)
“为啥别人5毛,收我1块!”
“他们都是走着进去的,你是跑着进去的,加急!”(个体歧视)
“好吧,1块就1块!”经理准备掏钱。大爷又说了,“你蹲的是8号坑,还要交1块钱的靓号费!”(个体歧视)
经理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
“你用厕所的卫生纸了吗?”大爷继续问。
“当然用了,难不成用手擦吗?”
“用厕所提供的卫生纸,交3块钱。”(互补品定价)
“厕所有背景音乐,属于特殊服务。你没有说不播放,收1块钱。”(分部式定价)
经理眼睛通红,胸脯一起一伏,眼看就要发作。
大爷不紧不慢地说道:“如果你经常光顾,建议你办个厕所套餐,比较合算。”(捆绑式定价)
“如果办50次卡,可以附赠优惠20次;办30次卡,优惠10次。”(销量歧视)
“以后你不论大便、小便,用不用卫生纸,听不听背景音乐,都按3毛计费。”(单一式定价)
“你今年到60岁了吗?”大爷问。
“没有!”经理咬牙切齿答道。
“哦,那可惜了。如果你超过60岁,可以办老年人套餐,在成人基础上打6折。”(人群歧视)
“另外,如果你在晚9:00到早6:00这个时间段上厕所,还可以有5折的优惠……”(成本歧视)
“我-不-办-套餐!就这一次,多少钱?!”经理的声音,愤怒中透着绝望。
大爷拿出一个计算器,一指一戳地算着。
经理嘟嘟囔囔自言自语道:“什么世道,还有没有王法了?”
大爷边算边答:“我的地盘,我做主!”
(刘润《5分钟商学院·基础篇》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