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妈妈陪你自我成长,科学育儿。
很多家长都想要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但却一直不得要领,效果甚微!因为,孩子的世界很奇妙,他的世界里全是他有感觉的东西,如果没有感觉,他就会将那些东西自动隔绝在外。所以要想让孩子重视时间,能将时间也拉进他的世界之中,我们就要培养他对时间的感觉,帮他建立起时间观念,而最容易让孩子对时间有感觉的是生活在一个充满时间概念的氛围当中。那我们可以怎么来做呢?
首先,将孩子的行动与时间联系起来。如果孩子不了解时间的含义,多半是意识不到时间与自己的行动是有关系的。我们会发现,如果要表达与时间有关的内容,他通常会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比如:他可能会说,我饿了,该吃饭了,但却不会说,到吃饭的时间了,我想吃饭了。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时间与他的种种行为之间的联系,让他不只随着自己的感觉去行事。要做到到这一点,我们平时在生活中就要多提及时间且过有规律的生活。比如早上起床时可以这样和孩子说:“7点了,是起床的时间了,赶紧起床吧。”“八点半了,睡觉的时间到了。”经常这样提起时间就会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除了提醒以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在平时生活中自己主动将时间联系起来。家长可以问孩子“现在几点了,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当然,除了提醒孩子关注时间以外,我们还要让他真正的行动起来,这样他才会逐渐理解时间对他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二,巧用闹钟,把无形时间变得更具体。为了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时间,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时钟就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工具。不过,现在很多家庭中,都把时钟当做了一件装饰品。叮当妈妈见过很多人家里的时钟是这样的:有的时钟没有刻度,只有时针和分针;有的上面花纹太多,时间根本看不清楚;有的使用电子数字时钟,只有数字显示。还有一些家庭早就把电脑、手机、iPad当成时钟来使用了!如果我们这样来使用时钟,那么孩子就很难将其与时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如果真的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时间观念,叮当妈妈建议我们要找回最原始的、最简单的、有明确的时针、分针、秒针的时钟,不要太过花哨,不要太多装饰的圆形时钟。另外,我们也可以再送孩子一个他比较喜欢的小闹钟。最初的时候,为了让孩子更明确的意识到时间与他的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多使用时钟的闹钟功能。比如:可以和孩子约定六点半吃晚饭,就可以定一个六点半的闹钟,一旦闹钟响起,大家就要立刻停下手里的事情,收拾干净,准备吃饭。经过我们经常性的提起时钟以及时间的表示,孩子也会不自觉的去注意时钟上的数字或刻度,他也会逐渐意识到时间与自己要做的事情之间是紧密关联的。

第三,带孩子感受时间。我们可以在游玩的过程中让孩子来感受时间,让他体会时间是会跑的,没抓住,它就跑得无影无踪了,不仅追不上,而且还永远都找不回来。另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估算时间,使孩子意识到时间的存在。比如:可以让孩子估算一下,自己做某件事情,大概需要花多长的时间。也可以和孩子玩,猜现在几点了的游戏。这样会让孩子养成对时间的感觉。

第四,给孩子灌输时间观念。“妈妈,我想出去玩一会儿。”我相信孩子经常会对家长有这样的请示。第一位妈妈的回答是:“好呀。带上自己的小手表,六点之前你都可以在外面玩。”第2位妈妈的回答是:“好呀,别回来太晚。”我们可以细细的品一下这两位妈妈的回答,孩子会对哪一种嘱托更加明了呢?显然是第一位妈妈。然而平时生活中,我们却总是会说第2位妈妈的那种嘱托。孩子本来就对时间没有太清晰的概念,只是一句“太晚”,他是不会知道多晚才算晚的,可能他会一直玩下去,直到自己再也不想玩了或者感觉饿了才会回家。想都不用想,他回家的时刻一定早就超出了我们所能忍受的时间范围。看到晚归的孩子,我们可能就会大发雷霆,爸爸妈妈又会这样训斥孩子:不是让你不要太晚吗?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叮当妈妈想说,这哪里是孩子的问题呢?分明就是家长没有给他明确的时间点,他自己又不会预估时间。所以呀,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多用时间的单位来提醒孩子,给孩子灌输时间观念。
叮当妈妈相信通过以上的几个方法,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时间变成具体的表现,孩子也一定能够建立起对时间更好的感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时间管理。
好了,叮当妈妈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如果您还有儿童时间管理或家庭教育的问题,想要咨询,欢迎给叮当妈妈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