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2016年间,每周一次奔走两地。在路上,总有风景,风景里,总有述说不尽的故事。
搭乡村公交,已经成了一件习惯到自然的事。
周五坐在司机旁边的盖子上,看着山路弯弯曲曲,有一种开车的即视感。其实风景很好。中途上来一个人,司机喊出一个名字,好一阵子之后那人反应过来,跟司机一路家常,是二十多年不见的朋友。于是默默的听了一路两人的过去和现在,隐隐有一种在窥探人家隐私的罪恶感。我都不愿转过头去看看这两位的脸。我只是在想,二十年不见,谁会记得我,我又会记得谁。 谁和我还会彼此记得彼此想念,我能一眼认出谁,谁又能一眼认出我来~
当一趟车的所有售票员都认识你,知道你在哪下车在哪儿上班,会跟你闲聊给你个会心一笑的时候,这是我所喜爱的一种状态。仿佛现世安好。想起有一年正月在老家搭公交,司机年纪稍长,几乎跟所有上车的老人打招呼问候新年好发财还要身体好之类,然后整车的老人包括司机开始各话家常,我觉得惊讶的不是司机几乎知道他们每一个人下车的站点,而是他关照这些人下车当心过马路慢点云云。身处其中,感觉被一种暖融融的东西包裹起来了。我享受这个旁观。现如今熟悉的这趟车也是这样,似乎每个人都相互熟知,彼此问候你是谁家的谁,我是谁家的那谁,所有人都在一张密密的网上,所有的节点之间都能相互联系起来。这种旁观,我也喜欢。
嗯,突然又想起一事。那天恰逢圩日,车上已经早就没有座位了,一个老人上车,让座的是一位中年男人,黝黑的整个人,常年劳作的结果。然后,又上来一个老人,我看向车厢,最后一排的年轻人一副将动未动的状态,是倒数第二排的一个中年女人让了座,发胖的身体以及鲜艳的衣着。生活有的时候就是这样,然后,又一拄着拐杖的老人慢慢上车,到了发车时间,我没有听到有人起身让座,一路颠簸我必须用力抓牢扶手。过一会扭头,老人略佝偻着身体艰难的站在人群中,双手抓紧身旁的座椅。直到有人下车,老人终于抱着拐杖坐下。车还在颠簸曲折中一路向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