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民族
(一)民族体系
中国古代民族体系共有五个部分,为中原农耕民族、西北草原民族、东北森林民族、西南高原民族、东南海岛民族。在中国传统历史叙事中,一直是以中原农耕民族为核心进行叙述的。历史上,华夷之辨一直是个讨论不休的问题,汉民族的形成也与此有关。进入中原地区的民族所建立的政权,也有渗透王朝和征服王朝两种模式。当然,国家认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民族关系
1.政治关系
古代民族的政治关系是多元一体。行政体系是因时因地而设,保持着土官制和流官制两种官吏系统,管理模式也经历了边郡制、羁縻制度、土司制度、改土归流等阶段。民族政策也有通婚、和戎、以夷制夷、战争等内容。在军事关系上,农耕民族以防御为主,游牧民族常因气候原因南下。
2.经济关系
古代各民族都是以农立国,农耕民族进行种植业,草原和高原民族进行畜牧业,森林民族进行林业,海岛民族进行渔业。各民族的物资交换都是通过禁榷贸易和战争掠夺两种方式进行的。
3.文化关系
各民族有着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中原农耕文化是儒释道三教合流后的文化体系,西北草原文化是佛教和伊斯兰教为主的文化体系,东北森林文化是萨满教文化体系,西南高原文化是佛教文化体系,东南海岛文化是海洋文化体系。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存在着汉化胡化之争,但水乳交融也是有的。
4.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有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心理认同等方式,炎黄子孙、中华民族、中国民族等概念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总体来看, 中国古代民族是文化认同大于血缘认同。
二、古代疆域
(一)中国、王朝、天下
中国一词最初的意思是首都,后来意思变成了中原。在历史上,中国又发展为广义的中原王朝或汉族王朝,又有了狭义的汉文化区的概念。这也引发了中原正统论和汉族正统论。在多民族格局时,中国又成为了中央帝国的代名词,到了近代成了国家的名称。
王朝是中国古代政权的表现形式,王朝与中国、统一、天下等概念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天下是最重要的观念,天下观是一个封闭观念。与天下概念相关的就是九州和五服。《尚书·禹贡》中指出,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尚书·舜典》中有十二州的概念,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幽州、并州、营州。汉武帝时,全国设立十三州,为豫州、扬州、兖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凉州、益州、荆州、交趾、朔方。东汉时,十三州变成了豫州、扬州、兖州、青州、徐州、冀州、幽州、并州、凉州、益州、荆州、交州、司隶校尉。邹衍提出了大九州说,分为内九州和外九州。五服也是出自《尚书·禹贡》,五百里为甸服,五百里为侯服,五百里为绥服,五百里为要服,五百里为荒服。华夏文化以中原为中心,范围为九州。天下的含义也有了世界、地区和国家三个层次。
(二)边界
古代边界一直是虚边,到清代才开始转为实边。对于虚边,寺田浩明提出了瞬间大帝国理论,边疆的名义归属与实际控制是两码事,间接治理和直接治理不一样,边疆政区的游离性是必须要承认的。虚边转向实边,主要有以下几点,方式分别是条约划界、移民实边、改土归流、边疆建省、自主划线等。
(三)统一与分裂
分封制转向郡县制后,分土而治转向分民而治,统一分裂之争也由此开始。对于统一的标准一直存在争议。统一标准语正统相关,中原正统论、汉族正统论和统一正统论都与此相关,元清史定位也是一个问题。但我们要判定的主要标准是政治标准,政治服从一致。这里要辨析一点,典章文化、出土文物、华人出现均不能认定为疆土。军事标准是要长期军事控制,要辨析的是兵威、短期占领、军事远征、探险并不意味着统一。疆域标准是判断的硬性指标,但历史上出现了四种标准,分别为极盛疆域、前代疆域、中原地区、今日中国疆域。这里要辨析的是称臣纳贡与羁縻政区并不是领土。称臣纳贡意味着大国小国关系,朝贡贸易只是获取利益,所谓的臣服甚至都是一厢情愿。羁縻政区分为三种,稳定政区后来转变为正式政区,游离政区不依附中央,移动政区则游移原地。分裂标准有合中之分、分中之合、分中之分。这要辨析的是,分裂、分治、自治之间的区别。
统一的条件有以下几点。地理因素有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内聚型半封闭大陆,又有着温暖期和寒冷期的更替;人口膨胀不会引起对外扩张,只得移民。移民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制性移民,招徕人口、移民实边、迁虏谪戍,问题是移民的征集、安置和定居。另一种是自发性移民,反映的是人口压力与边疆开垦,内聚移民和民族融合,当然也有战乱移民。政治上,制度层面的行政管理是因时因地、多元化的,人事层面是苍生望太平、君王千秋业。君主想着一统天下,士人是要建功立业,市民是若即若离,农民则是冷漠麻木。在经济上,交通问题影响着行政管理和军事远征,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恶劣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形成了全国分离、地区合一的格局,各民族在贸易中也是各取所需。在文化上,大一统观念和正统之争也推动着统一。
统一与分裂中存在着发展的问题,其中的矛盾就是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政治与经济的问题。在统一制度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治存在着矛盾,资源集中会造成百姓贫弱,治理与效率的矛盾造成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文化归一,万马齐喑。分裂时期,管理绵密化,促进了地区发展;移民开发,征服者被征服,人才需求发生结构变化,最高权威消失,文化繁荣与生存危机同时存在。
总结起来就是,统一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统一制度,分裂发展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冲击削弱了统一制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