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在2021年岁末,由于在股市中异军突起,如今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元宇宙进入公众视野,对于“元宇宙到底是什么”这个讨论基点,至今并没有形成共识。
1992年,美国著名的“赛博朋克”流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出版了一本名为《雪崩》(Snow Crash)的科幻小说,Metaverse(中文译作“元宇宙”)一词便来源于此。
斯蒂芬森以Meta(超越)+ verse(宇宙)组成了这个合成词,字面含义是“超越于现实宇宙的另外一个宇宙”。在小说中的Metaverse里,不同于现在“上网”进入一个二维互联网,人们可以通过一个类似VR眼镜的设备,“进元”到三维互联网中,而且这个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彼此相融,每个人在Metaverse中可拥有一个Avater(中文译作“化身”),这也成为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科幻影片《阿凡达》名字的来源。
引用于《元宇宙虚与实:是韭菜的新风口?还是实体经济助力器?》中国经济周刊
对于元宇宙的个人看法:这个世界,可能改变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个巨大的连接真实与虚拟数字空间,可以实现情感交流,教育学习,信息发布,商品交易,是二维信息平台三维化,日后最有可能超越微信平台的数字世界。
在电影《阿凡达》的化身概念,确实也是未来元宇宙的一个分枝。
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在不久的将来,有AI机器人,也有化身机器人,化身机器人也就是阿凡达的概念,但阿凡达是生物型,我们可以做成机械型的,因为机械型更能在恶劣环境下存活,干脆我们把这类机器人称为阿凡达机器人。
假设我们的脑电波控制与阿凡达机器人进行无缝衔接,当我们带上控制头盔,我们就能共用阿凡达机器人(以后简称阿凡达)视觉,并以脑波操控阿凡达。这将是重大技术突破。
比如说近点的,我们在指挥中心,带着阿凡达控制头盔,指挥自己的阿凡达到一万米下的海底进行作业。
说远点的,我们将自己的阿凡达机器人送到太空登陆任意一个星球,我们也能在地球的指挥中心控制他。
把规模想象大一点,地点现实点的月球,我们把十万个阿凡达送到月球上,并运输相关的生产资料和Ai机器人。
那么我们在地球的任何地方,可以控制月球上的阿凡达,地球上十万个阿凡达操控者,指挥月球上十万个阿凡达,并置更多的Ai机器人进行24小时辅助工作,当然阿凡达也可以设为自动模式,让它自己工作生产,在月球上建立生产工厂,建立一个可循环生产的机器人工厂,使用月球上的资源进行原材料生产,在月球上制造能量源,进行核电发电,采矿,建立为人类移居月亮的巨型有氧空间,在空间里种植食物,并储存食物,建好住所,等待下一步人类移民月球。这种方法可复制到任何一个星球,这个元宇宙的潜力,可以说是无限的,是我们人类探索宇宙的最佳策略。
第一步,远程控制,建立生产基地
第二步,运输移民
第三步,驱动小行星变轨,以小行星作飞船在太宙遨游,走向宇宙之边沿。
星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