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作者: 回忆全部没收 | 来源:发表于2021-12-03 20:43 被阅读0次
    网图

    很长时间没有学习《道德经》了,发现学习道德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人生中的困惑,提高辨别事物的能力,通过不断地学习自己也慢慢渐入佳境,今天来学习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释】

    ①枉:弯曲,委屈。

    ②弊:破旧,坏。

    ③抱一:守道。抱,守。一,这里指“道”。

    ④式:模式,模范。

    ⑤见:通“现”,彰显,炫耀。

    ⑥明:表明,显明,彰显。

    ⑦伐:夸耀。

    【文章解析】

    遇到强大的外力压迫时,始终保持刚直容易被损毁,而选择弯曲才能保全自己。委屈自己以后才能再次伸展;低洼的地方反而能够积攒满满的水,东西过于陈旧就会被人翻新或者更新,目标少一点,反而容易完成和收获更多;而追求太多的人往往被自己选定的多个目标所迷惑,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至最终一无所获。

    因此有道的人会坚持一道作为基本原则,成为天下万事万物的法式、模范。不自我炫耀的人反而更加容易被人看到,不自以为是的人反而更容易声明显赫,不自吹自擂的人反而更容易功勋卓著。不自高自大的人反而能达到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并且更加长久。

    所以不与他人相争,天下也就没有人能与自己相称,古时候所说的“委屈求全”,也就是委屈自己反而能保全自己,一定不会是空话!他的的确确是可以达到的,所以4人应当懂得并幸福这个道理,因为这也是尊重“道”的根本的行为。

    简单而言,从生活经验中也完全可以看出“道”的真理和意义所在,在遇到自己无法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先采取委屈忍让的方式回避,保全自己的能力,静观其变,找到机会后采取行动,或者避开锋芒,绕道而行,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

    引申而言,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退则是进,舍则是得,屈则是伸,含蓄则是彰显,不争则是争取……当然,在“道”的理论中,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中产生的,所以要辩证的看待“进与退” , “伸与屈” ,“争与不争”,见机行事。

    【学习与感悟】

    这一章老子讲的不争,不是消极避世,实际上是在像水一样的能够善利万物的前提下,而不与那些细小之功而争,争的是永久,是永恒,是永垂不朽,是万古流芳,而不是争的一朝一夕。

    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中成就大事业、成就伟大功业的人,常常由于自己思想的超前,自己功业的伟大,事业规模的宏大而不被世人所理解,常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非议,你能够去和他争辩吗?

    你一个舌头能够抵抵得住千百方千百个人的口舌吗?所以老子在这里边所讲的不争不辩,既是一种处世之道,也是一种修养自身道德水平的方式。

    本质上是在告诉人们,不要在无谓的事情上耗费精力,集中精力办大事,不要被一些日常琐事所困,所羁绊,而耽误了自己应该做的正常的更大的事业。

    我们在生活当中应当都有这样的考量,不做无谓的牺牲,不浪费有限的精力,当然要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老子所讲的不争与不变,实际上是让人从事于伟大的事业的人不为外界所干扰,而要做自己的正事,这些都是一种节省精力,也是保持心态平和,心善缘,像水一样的培养自己高尚品德的一种表现。

    谦虚内敛、不争不辩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创造,我们的品德修养,我们的为人处事都有很大的益处,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深深体会,加以应用。

    任何事物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不同方面,人们都应该认识清楚事物的正反两面,居安则思危,求福则防患。要具有开阔的视野,虚怀若谷,才能具备全盘考虑事物的能力。

    要清晰地认识到享受安乐、美好、高贵中暗藏着种种危机,同样,从另一个方面,人处于危难之中时也不能自暴自弃,应该铭记“有无相生,祸福相依”的道理。静下心来,寻找时机,摆脱困境。

    无为而治、不与万物相争的有道之人,最后一定会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fp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