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写作,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就是走向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过程,还可以在写作中认真的与自己进行深度交流,你的大脑还会跟着运转起来。尽管有时创作的是生活中的小事,可对于只欣赏而不创作似乎又少了点什么,就像我最喜爱的作家村上春树讲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事物必须兼具入口与出口,此外别无选择”。初听这句话,似懂非懂,后来在写作中慢慢的领悟了这句话。
我来简书已经3年多了,初入简书,是在好朋友的推荐下,当时她发了近二百多篇文章,做到了二百日更。她还把简书比作小岛,说能在这座小岛里找到灵感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丰富的认知。我不知道她说的是真的假的,反正就是挺羡慕她的,可尽管如此,我还是很少写作,因为我每一次的写作需要考虑的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这篇文章怎么创作才可以吸引人或者这篇文章的文采应该如何好才可以博人眼球,又或者怎样才可以吸引他人点赞。
回想我第一次在简书里写作,今日创作了一篇文章,明日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看看有多少人看了我的文章,有多少人为我的文章点赞,又有多少人在我的文章里评论。第一次写作的我思虑很多,我很担心发了的文章没人看又或者没人点赞,而我每一次的担心都还成真了,这让我在写作这件事上多少增加了一点忧虑,后面索性便放弃了。
我很讨厌那个时候的自己,感觉活在他人的影子下,感觉只有他人为我的文章表达喜爱,才可以让我的创作有后续的动力。当然,他人对你文章的看法确实会是你写作的动力,不过任何事情看得太多,想得太多,反倒失去了意义。
于是,我便每日花点时间呆在简书里,不创作就欣赏他人的文章。但是只看不写的日子里何其的煎熬,起初倒是挺享受的,不过后来总有一种说不上感觉的感觉,我便又开始了我的创作。
那个时候我才渐渐明白,写作的意义在于它本身,我忧心于如何得到他人的美赞,而这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想法。当我们把一篇文章“推敲”出来,是对自我感情的一种释放,它表达的是自我,肯定的是自我。
我想,我找到了“出口”和“入口”。最初的那种感觉是难受的,就像你找到了一个偌大商场的入口,畅游其中,之后却找不到它的出口。我们主动被动去接受,而后得出感慨,倘若不倾诉,无处释放的感觉应该很不是滋味吧!
简书给了我们创作的空间,“有输入,就要有输出。只要愿意输出,那么你肯定会有所输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