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巧,两次到杭州都有去西湖,也都是秋冬之际,没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剩下的尽是满塘的残荷枯叶,别有一番凄凉意。都是下午去的,萧瑟的冷风不仅把行人吹的缩颈耸肩,断桥两边漾漾的湖水也被吹起阵阵涟漪,湖面好些只乌篷船正载着游人在水中摇曳,游人照例比较多,没有摩肩接踵也是乌泱泱的一片。
第一次去的时候,就在断桥、苏堤那一片走走逛逛,累了就坐在湖边听着湖水怕打着堤岸的声音,远远看着湖面划行的船只。走到浙江博物馆,在里面溜达了一圈,前人居所,名人字画,瓷器陶俑都有展列。那天有一个报告厅里,刚好在做一个“国祭圣山——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的发掘研究”主题演讲,好奇之下,竟和朋友直接进去找位子,坐那听了一会,教授开头引言用的一句诗很是精彩,可惜现在一时难以想起。
后面去的一次,就在雷峰塔那边活动,塔经多次修缮,里面建筑都已翻新,中间还有电梯可以上下,唯有在塔的基座处留了一些不知道哪个朝代的塔砖供人观看。每一层塔墙壁上各种风俗人情的壁画算有意思,比如《白蛇传》里的经典情节壁画。登塔远眺,眼前一片宽阔,一边是烟波渺渺的湖水,一边是黛青色的远山。
然后去了对面的净慈寺,进门往前走有一处大院,东南西北四处各有一个殿,里面供的是各路神佛,院子中间放一个大香炉,过往游客都如我们一样贪心,擎着香朝东南西北各个方向躬身朝拜一通后,插到已满是烧着香的炉中。往上走去有个演法堂,远远地就听到里面的梵唱之声,开始以为是音响机里自动播放的声音,走进一看里面一个个身着僧衣出家人,坐在蒲团上诵经。继续往上面走。路过浴佛池时,行人都纷纷排着队,端着一柄长长的重勺,慢慢舀起泉水给小佛像沐浴,说是心诚者才端的水稳且多。
最上面是释迦殿,进门正中一尊高大的佛像端坐着,神圣而震撼,大殿与雷峰塔相望,殿的背面就是后山,我去的时候看到有个人正在那扫大风刮下的枯叶。山里近处装的一些音响正播放着轻缓的佛教音乐,混着山上吹过的风声,以及带起的树叶沙沙的响声,还有演讲堂的诵经声,听着给人以一种祥和空灵的感觉,这在别处是不可多得的。不远处一个女生静静的坐在大殿屋檐下的台阶上,手里拿着笔和本子若有所思地在写着什么,不敢打断人家清净,我连忙退了出来。
说来也怪,我用听歌识曲找到后山播放的一样音乐,拿回去听怎么也听不出当时那个味道。一路出来,在门口旁边的放生池里面,游满了红的,黄的,黑的各色金鱼,人一走进它们就一窝拥过来,想是又以为投喂时间到了。脚下一块牌子上写着这样一句标语“保护水池生态,严禁随意放生!”心想佛门脚下倒也不全是众生平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