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遥远的太空遥望地球,那是一颗生机勃勃的星球。蓝色的是海水,绿色的是大陆。水,滋养了生命,土,促成了繁衍。随着岁月推移,历史也从刀耕火种发展到现代文明。人类在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便捷之时,也在不断运用智慧克服其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时至今日,“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源”往往成为一种奢侈之时,“环境污染”已经赫然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单词;“不要让子孙后代埋怨我们”已经忽然成为一句振聋发聩的口号;“可持续发展”已经俨然一条成为深入人心的格言。
以古鉴今,可警示彻悟;以邻为镜,可取长补短。
从古人智慧看环保
宋朝时期,某宫殿需要大修。众人推诿之下,官员丁谓接下该“烫手山芋”。他先挖沟取土,用于烧砖;引水入沟,用于运输;废物填沟,往来如初。取土、运输、除废三管齐下,此举创造了“多、快、好、省”的节能环保典范。
从小小电池看环保
中国某地种了优质茶叶,在检测化验时,发现重金属含量超标,原因一直查不出来。后来才发现,被谁不小心扔了一颗废电池在茶园。
废电池,堪称“污染小炸弹”。一颗小小的纽扣废电池,甚至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很多年前,我曾经在日本的一个小商店买了2节五号碱性电池。撕开包装后装入相机时,店主居然要求我把包装纸给他。我给了他之后,他又要求我把旧电池给他。我当时就明白,他怕我乱扔。其实,我的旧电池是可重复利用的充电电池,没电了才买碱性电池应急。
现在,以无锡为例,许多公交车站的垃圾箱都配有回收废旧电池的箱子。某些超市(华润等)的收银台附近也有回收旧电池的小箱子。这说明,我国对于电池的环保举措已经初具规模。
从垃圾分类看环保
中国的一般小区里,垃圾箱是不分类的。无锡公交站台的垃圾箱,已经逐步划分了“可回收物”(绿色)、“其他垃圾”(蓝色)、“有害垃圾”(红色)。
日本的垃圾处理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日本的大街小巷几乎没有垃圾箱,因为他们是按照日期扔不同种类的垃圾,居民只需要打包放在门口,垃圾车会专门收取。大致分为可燃、不可燃、大件垃圾、一般垃圾等。再以饮料罐为例,易拉罐、拉环、塑料罐、瓶盖、塑料纸,日本公司居然都有不同的垃圾箱。
从节能看环保
石油、煤炭,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的石油储备最多不超过100年就将消耗殆尽,煤炭也就250年左右的埋藏量。因此,节约能源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节能车,耗油量低于一般车20%,且柴油与汽油相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少。混合动力车、电池车、生物柴油车,都已经日趋成熟;酒精动力车、太阳能动力车,也已经进入研发实验阶段。
长明灯,是个典型的浪费现象。日本的许多大公司,都是一个人、一盏灯、一个开关,人走灯灭。
塑料袋,被称之为“白色污染”。焚烧,就会产生大量废气;深埋,即使200年也难以降解。免费塑料袋的时代虽然已经寿终正寝,但据资料显示,我国13亿人口平均每天使用30亿只塑料袋。因此,尽量少用塑料袋或改用环保袋,也是一种支持节能的举措。
纸,办公、生活必需品。俗话说,一吨纸十吨水。造一吨纸,要砍掉十余棵大树。某外国公司曾经取消了每个员工脚边的垃圾桶,迫使每个员工充分利用纸张的反面。OA的推广,促进了无纸化办公;电子阅读的流行,促进了纸质印刷物的减少。一般的厕纸,容易堵塞下水道,只能另用垃圾袋装。而日本的厕纸经过特殊处理,使用时较为柔韧,入水即化,可以冲走。
一次性筷子,方便快捷。但我国13亿人口,每人年平均消耗量高达35双,总数相当于砍伐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200万㎡的森林。森林覆盖率达65%的日本是一次性筷子的发明国,自己却从来不制造,一直从森林覆盖率仅为17%的中国进口,需要引起警觉。
从习惯看环保
环保是一种习惯,和个人素养有关,和教育有关,和所处环境有关。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的宣传标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我在日本某商场看到中文写的四个大字“不要吐痰”。我问日本人,为啥只有中文。他答:“只有中国人乱吐,其他国家的都不会。”我当时瞠目结舌,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我行走在中国的某条大街,看到一个男的把喝完的饮料瓶随意扔了一个抛物线。走在他旁边的,应该是其女友。我以为女的会教育男的一下,没想到她也居然潇洒地扔了一个抛物线。我只能在老远处默默地看着他们的背影,行注目礼。
某朋友在全国著名卫生城市--张家港某街道走路,吃面包时不慎将包装袋掉在地上,后面立刻有人叫道:“前面这家伙肯定不是张家港人!”我朋友羞愤之余,也感到一丝欣慰。
高空抛物、开车扔物,这些都是小事。家里、车里的小环境要干净,外面的大环境就不要干净了吗?如果有“不给别人添麻烦”的道德心,应该能够避免。
宠物随地大小便,主人视若无睹、扬长而去。有足够的爱心、充裕的时间、雄厚的财力,难道就单单缺乏保持公共环境干净的公德心吗?
从“变废为宝”看环保
有位名人曾言--垃圾就是放错位置的宝物,腐朽也可以化为神奇。我想举三个例子,以证明合理利用垃圾的可能性。
一、自由女神像下的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为了处理自由女神像翻新后的废料,煞费苦心招标,却因环保条件苛刻,一直无人问津。一位远在法国旅行犹太商人得知消息后,立马飞来纽约无条件签约。准备看他好戏的人,确实看到了一出好戏。他先将废料分类,废铜制成小自由女神像,水泥块和废木料制成底座,废铅、废铝加工成纪念钥匙,灰尘出售给花店。该商人不但赚得盆满钵满,还名扬天下。
二、澳大利亚的苍蝇
澳大利亚的50元纸币上,印着一只苍蝇。200多年前,该地的苍蝇也喜欢脏污,传播病菌。澳洲为了杜绝这个现象,把公共场所的藏污纳垢之处全部处理干净。苍蝇没有脏东西可吃,久而久之只能以植物汁液为食,像蜜蜂一样传播花粉,自身已经不带任何病毒及细菌! 澳蝇的华丽转身,从讨厌鬼变成了小天使。
三、葡萄籽中的商机
葡萄,如果当水果吃,皮、籽都是没人要的。即使用来酿酒,籽还是要被丢弃的。因为其外壳坚硬,连牲畜也嚼不碎。但有人从中发现了商机,用来榨油,葡萄籽油的人气在欧洲甚至高于橄榄油。榨油后剩下的油饼,被用于动物的高蛋白饲料。葡萄籽外皮和杏仁壳混合,再经高温炭化、活化,可加工成优质活性炭,不但可以高价出售,还可以制成炭雕工艺品。葡萄籽,成就了一位千万富翁。
从政府措施看环保
2007年5月-6月,因特殊地理环境、气候原因、水体污染等,无锡太湖蓝藻突然泛滥成灾,导致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市政府立即采取紧急预案,痛下“凤凰涅槃”的决心。短期措施中,通过调水、清淤和打捞等多种手段,才基本遏制了这头猛兽。长期措施中,采取截污、生态修复、活水引流、机械打捞、蓝藻市场化收购,才确保了市民在炎炎夏日中能够享受自来水带来的清凉和甘甜。
我国尚有许多地区,以往光注重经济发展,一直忽视环境保护。河南某地,掘地数十丈,地下水都发黄,无法饮用。某地区,污染的河流变成了“红河”,甚至有人愿意出高价请当地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事前的小保护远胜事后的大补救,盲目发展,轻视环保,无疑饮鸩止渴,得不偿失,必须深思。
雾霾,突如其来。在全国山河一片“霾”的情况下,许多有志之士提出了“重重雾霾何时休”的呼吁。为此,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决心在5年之内,总体改善全国空气质量。从源头抓起,从油品、机动车限行、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的整顿等方面痛下措施,大力提倡并推广新能源的利用。我乘车依次途径无锡、苏州、昆山时,只见屋顶上的太阳能板鳞次栉比,风力发电机叶轮点缀其间,不由地深刻感受到当地政府在推广新能源方面的力度。
环保之心
环保是一种意识,既是一种高度意识,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意识。只有注重环保,才能保持现有环境的舒适健康、高效洁净,才能确保子孙后代的灿烂未来。
环保,需要从你、从我,从大家做起。能不用则不用,能不扔则不扔,能不排则不排,能主动则不被动,能善意提醒则拿出勇气,能立即处理则不刻意拖延,能事前防止则不事后整治。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某一域。
环保之事,乃千秋大业;环保之心,应无处不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