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少年,再见了

作者: 巧遇巧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4-21 16:31 被阅读4次

    前天的傍晚,在我打开微博时,看到一则热搜关于17岁少年跳桥自杀的新闻,当下看到事件视频回放的那一刻,少年的母亲捶地痛哭,真是令人非常难过。

    我把新闻链接转发到我的心灵成长小组群里,似乎是想要与伙伴们分担一下自己的难过。

    当时群里悄然无声,我以为这件事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小事,我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安静地过去了。

    然而,次日的早上,各大微信公众号都抢先发布了关于这则事故的热点文章,我再回看微博的这条新闻,新闻评论比平日多了三倍的点击评论。

    我想,也许,这并不是一件小事。也许,有不少人被震惊。

    看着朋友圈里,大家开始疯狂地转发这则新闻的相关热点文,并且附上各自的感想。大部分的作者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去看待整个事件,大部分的女性对少年的做法表示理解同情,也有不少的男性对少年的做法表示不能苟同。

    刚好,昨天,我在帮一个朋友写一篇关于亲子课程的文案。犹豫再三之下,我还是用了这则新闻起了一个轻描淡写的开头,朋友说这是一个偶然性的事件,很多人不愿意看到这则新闻的报道。

    确实,看着那一条条关于“自杀”的刺眼标题,平常人看到都会不舒服,一想到少年的母亲,我也实在不忍心过度去描述这件事故谁对谁错。

    近年,关于这类型的新闻报道真的越来越多,当然,还有那些没有被报道出来的。悲痛的事情已经发生,任凭谁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作者们写再多的热点文也无法减少少年的母亲内心的痛苦,甚至还有可能放大她内心的悲痛。

    但是,木已成舟,这件事情若是能够引起更多中国的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也算是起到深刻反思作用。

    相信在看文章的你,都曾经走过17岁的青葱岁月。17岁的我们是那么的稚嫩,又是那么的敏感,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同时又无法理解成人世界的复杂。

    爸爸妈妈的一个要求,老师的一个责备,同学的一个打闹.....在17岁的内心世界几乎占据了一切。那时候的我们,总是渴望在别人那里获得肯定与赞赏。

    同时,那时候的我们,会易怒,会冲动,会叛逆,会脆弱,会决然.......而更多时候,那时候的我们,想要爸爸妈妈的一个信任,老师的一个表扬,同学的一个笑容.......

    如今,当我站在30+的年龄里,与家人在微信群里,轻松聊起童年时候被爸妈老师打骂的经历。

    老妈说,你小时候很乖,最少挨打的就是你了,就算打也是打不到筋骨。我说,有啊,有一次老妈你无缘无故打我,而且你用当时家里新买的录音机,把我的哭声都给录下来了,说要让亲戚们都来听听......

    老弟惊讶,问还有这种事情?接着说,小时候老妈拉着我打我,我就咬她的手臂,第二天她就发烧了,上课时,因为我睡觉,老师用粉笔在地上画了一圈让我站进去单脚罚站......现在想起来还挺有趣的,一点心理阴影都没有啊。

    老弟说完这番话后,我想给他一个白眼。

    同样的打骂,在有些人的记忆里是有趣的,那是一场战胜父母与老师的战争,是一场胜利的权威之战。

    同样的打骂,在有些人的记忆里是创伤的,那是一场战败父母与老师的战争,是一场失败的权威之战。

    那次深刻的童年打骂,在我的心里,或多或少留下一定的心理阴影。而多年后的今天,我能如此轻松地把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写在这里,能够对老妈平静地说起当年的事情,是因为在过去几年的心灵成长之路上,我学会拥抱创伤,学会理解创伤,学会与创伤说再见。

    学会跟过去说再见,跟现在说放下。

    17岁的少年,再见了,再也不见了。

    胡夏的歌里,在唱,回头看雪染白长头发,少年被风吹打,容颜未改心有疤,我爱你,爱让我放下。

    但愿少年的母亲能够早日放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7岁的少年,再见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jj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