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你家娃娃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老师,今天宝宝在学校听话了么?”
……
类似的对话是不是大家都非常熟悉?即使自己没说过也经常听到周围的人在说吧?很多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家的孩子乖巧,要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听话成了他们最大的心愿。甚至在他们眼里,谁家要有个听话懂事不让大人操心的乖孩子,简直就是开了挂的人生赢家。
可是在今天这个社会,孩子太听话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天才少女作家蒋方舟集乖巧和成功于一身,她声称这样的“好性格”是自己28年来最大的“弱点”,讨好型人格的小孩,过得一点都不快乐。
7岁学写作,10岁出书,16岁当选中国少年作协主席
提起蒋方舟也许很多人不熟悉,可是2008年清华大学因为降低60分破格录取一位天才少女,而引发的那场舆论大战大家可能还有印象。
1989年蒋方舟出生在湖北襄樊,受作家妈妈的影响,她7岁开始学写作,10岁以后陆续出版了《打开天窗》《正在发育》《青春前期》等著作,并成为《南方都市报》《视周刊》《郑州晚报》等多家报纸期刊专栏作家,作品还被湖南省教委列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读本,16岁当选中国少年作家协会主席。
小小年纪的蒋方舟,一边写作出书做专栏,一边像同龄孩子一样上学读书,文化课成绩也是可圈可点。初中阶段获得全国英语奥林匹克竞赛初中组三等奖,中考前顺利通过华师一附中面向全国的自主招考。现在,她当年的的高中寝室已被命名为“蒋方舟创作室”,成为该校的一道亮丽风景。
2008年,蒋方舟高中毕业,顺利通过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选拔,清华大学破例降低60分优先录取。这件事在当时引发媒体极大轰动,舆论的焦点是“别人都降20分,蒋方舟凭什么降60分”,还有媒体对这一现象进行网络投票,竟有五万余网友参与调查。
四年后,蒋方舟从清华大学毕业,直接进入《新周刊》杂志出任副主编。
人生经历让人艳羡的天才美女却有着一个晦暗的童年
在曾经的一期综艺节目《圆桌派》上,蒋方舟回忆,小时候她总是喜欢把妈妈给的零花钱存着,饿了就在教室里捡东西吃,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让妈妈看到她有多乖。
蒋方舟说,就是因为自己太过乖巧懂事太过完美,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被孤立,上大学也是独来独往,不像周围很多同龄人,出出进进勾肩搭背,身边总是少不了好朋友陪伴。
这样的性格,甚至影响到了她成人后的感情生活。有一次,男朋友在电话里质问她,其实那时候她已经很讨厌那个人了,但她还是不停地道歉。可是没有原则的道歉根本没引起对方的重视,他不依不饶,一连打了十几个电话。直到看到这个号码,她就忍不住浑身发抖。这种濒临崩亏的心态困扰了她很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蒋方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如下结论:大人眼里的“乖小孩”,其实处处小心翼翼,太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一味的迎合讨好,换来的却是被人一再孤立,因为这样的失去自我的“讨好”,和任何人都无法建立真实的关系。
蒋方舟为什么会这样呢?看看她小时候一个生活画面就知道了
她的写作,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表演项目”,带有展示的功能。那时经常有人来家里串门,每当客人看到她在写作或看到她的作品,就会啧啧称奇,这时的妈妈则是满脸的幸福和骄傲。
长期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中的蒋方舟很在意别人的眼光,不敢辜负父母师长的期待,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深怕自己不再被人喜欢。所以她讨好父母,讨好同学和老师,讨好同事。一路讨好下来,终于有一天,她觉得累了,她不想再讨好任何人。
于是她开始反思自己,反思讨好型人格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在近三十年的人生经历中,她从来没骂过人,就在她做出改变的当口,有一个教授倚老卖老地批判贬低她,这让她很生气,她竟然第一次开口骂了人。
她说,骂完人后觉得很痛快,因为终于学会了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不再害怕别人对自己有看法。
28岁的蒋方舟终于学会了骂人,她完成和童年的自己和解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这位美女作家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比起培养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更应该希望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积极向上。
如果孩子太听话,家长应该如何正面引导呢?
首先,家长要明确造成孩子过于懂事的原因是什么?
孩子听话是好的,但是如果家长过于强势,孩子往往只会听从家长的指导,不会有个人主见,遇到事情只会无助地等着家长的救场,容易培养成妈宝男或娇娇女。
所以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上来就训斥,而是耐心帮孩子分析原因,指导孩子下一次怎样避免错误,说一些鼓励的话,相信他下一次一定能够做好。
其次,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过多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是捷径,强行让孩子服从。家长遇到事情时可以和孩子商量,让他发表出自己的见解,如果孩子的意见更好,可以按照他的意见去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孩子喜欢打游戏,不要强行制止。告诉他,如果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
最后,少点说教,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果家长只是一味说教,孩子相信了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他可能叛逆,家长威信扫地。所以,在亲子陪伴中,家长少一些说教,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比如,你想要孩子把电视机声音调小点,孩子说“不行”,你要引导他:你得告诉妈妈为什么不行,是因为我们说话声音太大,你听不清了,还是其他原因?现在爸爸妈妈告诉你要去做一件事情,我们是不是也给你讲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
结语
为了战胜“讨好型人格”,蒋方舟把自己放逐到陌生国度过了一年,在那里她不必在乎别人的评价,她坦言这在“某种程度上治愈了自己”。蒋方舟那一句“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引发广大网友的共鸣。许多人回应:“直击内脏啊!我就是那种很难拥有真实关系的人!”
你同意文中蒋方舟的观点吗?你认为孩子听话好还是不听话好?欢迎文末留言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