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节
精忠报国
左宗棠粗旷的性格,不但在咸丰九年(1859)的樊燮京控案中,差点丢掉性命,而且在光绪十年(1884)入值军机大臣时,在给光绪皇帝祝寿时,竟然胡乱磕几个头,站起来就走。这可被礼部尚书延煦抓住了把柄,上折参劾他礼数不周。幸好后来慈禧太后体贴他年老功高,只是象征性地处罚了事。
对待下属,左宗棠更是有些不近人情。跟随他剿捻平回的刘松山,算是战功卓著,但提升很慢;刘松山不幸阵亡后,他的侄儿刘锦棠接任,左宗棠不但没有给刘锦棠请功保爵,而且对刘锦棠部的军饷发放持怀疑态度。这让年轻的刘锦棠很失望。甚至,刘锦棠以带兵返乡相威胁,这时,左宗棠才给出解释。不过,左宗棠下定决心收复新疆,刘锦棠接信后迅速赶回。
左宗棠的用人,有三大特点:一是论人才不论门第派系和亲疏远近;二是论品行和能力要德才兼备;三是对于他特别看重的人才,往往会有意识地严格要求。刘锦棠就是左宗棠着意培养的人才。虽然左宗棠对刘锦棠提升,并且两人曾经发生过龃龉,但在国家大义的感召下,左、刘二人同心协力、肝胆相照,后来,刘锦棠不但为收复新疆立下汗马功劳,而且成为新疆建省的首任巡抚。
与对待皇上和下属不同,左宗棠除了和胡林翼保持了终身的友谊外,几乎与曾国藩、李鸿章、沈葆桢、郭嵩焘等重臣都矛盾重重,甚至绝交。左宗棠心中只有国家,对违犯国家利益的任何事情,只要他知道,无不反对。与曾氏兄弟因“幼主逃逸”起嫌隙,和李鸿章因为海防、塞防争论不休,与沈葆桢因为争军饷反目成仇,与郭嵩焘因为广东军务事就此绝交。如此种种,不能都说是谁对谁错,但左宗棠刚烈的性格是其中缘由之一。
纵观左宗棠对上下级和同僚之间的关系,可以分明看出他的胸怀坦荡。让他像曾国藩那样以“忍气吞声”来换取信任和支持,左宗棠是不会甘心的。这位少年时就以“今亮”自居的侠义之士,凭借赤胆忠心成就一番伟业,身边汇聚的自然也就是一批廉洁自律、能战敢打、愿死命效力的勇士。
刘锦棠返家养病,竟然被阵亡叔父刘松山之妻因为生活艰难诅骂,刘锦棠最后在出征途中苍凉去世;被左宗棠盛赞“刚明耐苦,廉公有威,世所罕见。至其亲老从戎,出处迟速之间,一衷诸诸是,非同时自命贤豪者所可几也”的刘典,去世时老母尚在,并欠宿债,左宗棠都一一替他们还清欠债、操办丧事、抚恤家人;即使因苛敛捐输,诬民为逆,纵兵攻堡,冤毙人命被他严劾的乌鲁木齐提督成禄,其初左宗棠尚欲容忍而劝导其善,以共赋西征。
左宗棠不媚上,不鄙下,对权力不卑不亢,不仅力求下属和衷共济,而且在生活上也多关心周恤。左宗棠用他的廉洁与自律,在风气恶浊的晚清官场中,铸造出别具一格的行动力,打造出一支独具特色的队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