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在DTW距离下,搜索和挖掘万亿个时间序列的子序列
编者的总结:
- 本文的贡献其实主要在于一些编程技法的提升,cascading的利用了各种LB,这么多LB在单次距离计算上未必有用,甚至可能浪费时间,但是需要做G甚至是T数量级的距离计算时,提供了大量的剪枝,避免了O(nR)的完整DTW运算,大量计算在O(n)层面被剪枝,导致性能有成量级的提升。这是一个非常通用的方法,不仅是similarity search,在大量需要距离计算的位置,都有显著的作用,从这点上来说,意义是很大的。
编者的思考:
- 本文在介绍时说,non-normalized的距离衡量没有意义,这一点再2019KV-match有反驳,意义还要再考量;
- 本文在介绍时还说,任意长度的查询索引不会存在,这里也过于武断了,2018ULISSE(有限范围内),2019KV-MATCH(不限制范围的-search),都有任意长度的味道。未来对于任意长度的similarity search,也许还可以基于长序列的特征挖掘,多序列之间的关系挖掘来构建索引,未必不能实现;
- 本文的实验部分还提到了real-time的部分,十几分钟的耗时说是比256Hz的采样频率快,这里还不是很理解,是否足够支持实时,也有待考量。
ABSTRACT
作者研究的量大,达到TB级别;而且速度快,结合了四种新思想,使得在DTW下的Query速度甚至超过了ED下的近似速度。而且似乎还可以做real-time monitor了。
1. INTRODUCTION
讲了两个意义,一个是DTW的广泛应用,一个是大量的时间序列。
DTW的主要问题在于太慢,作者用本文方法复现了很多之前论文的实验,速度惊人,都在秒级别。
1.1 A Brief Discussion of a Trillion
描述一下数据量之大。
1.2 Explicit Statement of our Assumptions
1.2.1 Time Series Subsequences must be Normalized
作者提到如果去比较两个时间序列,两个必须都要normalized,否则没有意义,直接去normalize整个数据集也不可以。
同时还批驳了两个论文,认为他们没有提供normalized的方法,所以意义不大。
(编者注:normalize是否是必须的,还需探讨;normalize的过程也会对原始数据的信息造成缺失,un-normalized也未必就没意义,2019KV-match的论文中对此有过举例)
1.2.2 Dynamic Time Warping is the Best Measure
ED作为DTW的一种特殊情况,作者经过大量的比较,发现DTW是最好的衡量方法。
1.2.3 Arbitrary Query Lengths cannot be Indexed
现有的方法预知长度范围,建立多个索引,空间占用太大了不可行。
如果某个索引基于某种长度建立,如果以其它长度query,由于之前所说的normalized的问题,索引就失效了,因此得出结论,可变长度的查询不能被索引。
(编者注:这是基于索引是定长的来考虑的,如果索引本身就支持变长的,那么也未必不可索引,参考2018ULISSE,2019KV-MATCH)
2. RELATED WORK
3. BACKGROUND AND NOTATIONS
ED DTW DTW-R对角线限制等。
4. ALGORITHMS
4.1 Known Optimizations
4.1.1 Using the Squared Distance
ED/DTW的平方根先不开,正常计算,最后返回结果时候再开平方根
4.1.2 Lower Bounding
先找到一个距离下界,然后用以剪枝。
4.1.3 Early Abandoning of ED and
计算LB的时候,如果LB都超过了BSF的距离,就可以early abadoning。
4.1.4 Early Abandoning of DTW
是说LB算完了明确小于BSF,就要计算真实的DTW,DTW是递进式计算,可以在计算到第K步时候,把前K步的真实DTW距离,和后面n-K步的LB加起来,变成一个更紧的LB,与BSF比较,用于剪枝,
4.1.5 Exploiting Multicores
本来DTW是能够通过多核进行线性优化的。但是本文的UCR Suite并行度没那么高,但是效果远比之前多核的要好,多核的问题,后面会讨论。
4.2 Novel Optimizations: The UCR Suite
4.2.1 Early Abandoning Z-Normalization
作者说,尽管Z-normalization耗时比ED的计算还要略高,但是没人对这个过程进行优化。可以通过running sum的方式对Z-normalization进行incremental式的计算,而且这个过程还可以和ED/DTW距离计算放在一起。
image.png
作者提供的算法用一个环形的buffer来迭代计算Z-normalization,中间ED/DTW的计算还可以做Early Abondon。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Z-normalization那里浮点加减容易累积error,作者提供的方法是1M次重新彻底算一次。
4.2.2 Reordering Early Abandoning
两个子序列算ED/DTW的时候,一般是从左到右顺序算就好了。然而,为了适应Early abondon,越早算两点距离越大的越好,就是要确定一个计算的顺序。作者是这样考虑的,Query的母序列S,由于normalize过了,是均值为0的高斯分布,从概率上讲,Q离0越远,越有可能贡献大的ED距离。所以就按Q的绝对值大小排序计算。
作者也和理论optimal的顺序对比了一下,两种order非常接近。
4.2.3 Reversing the Query/Data Role in
刚引进下界的概念,我们可以对Query做下界,好处是只需做一次。相比于对于给DATA做LB,无需那么多次计算。仅在对于Query的下界无法做prune的时候,才对DATA做一次。
4.2.4 Cascading Lower Bounds
对于DTW的各种下界,作者做了实验,做了一幅图。基本上来说,复杂度越高,界限越紧。
image.png
作者的思想,就是把现有的这些LB,全都用起来,每一个LB,都和BSF去比较,具体来描述就是:
- 首先把O(1)的LB算出来和BSF比较,如果prune不掉的话,下一步;
- 递进的方式算,可以随时early abondon,可以用4.2.2的策略,如果prune不掉的话,下一步;
- 接着算,同样,如果prune不掉,下一步;
- 最后就是Early Abondon的DTW距离计算,用4.1.4的策略,最差情况下,即完整计算,最终可以更新BSF。
5. EXPERIMENTAL RESULTS
5.1 Baseline Tests on Random Walk
image.png在不同长度的数据上,执行长度为128的similarity search耗时结果统计。
image.png
在不同长度的查询上,20M长的数据序列,耗时结果统计。
值得补充的是,作者说UCR-DTW是UCR-ED耗时的1.18倍,这个比例并不高。
image.png
上图是用于心电监测中的一个例子,G级别的数据,7000级别的查询序列,已经需要几个小时了。
还做了一个基因组测序的例子,长度2,900,629,179,2G长的数据,72500长的查询序列,耗时14.6小时。
作者还提到一个优化的方法,对于目前很多过度采样的数据,可以先降采样data和query,然后利用降级序列至少先提供一个LB作为BSF,之后prune效率会高很多。作者用这个方法做了一次,提升了不少效率。
image.png
8,518,554,188,8G长的数据,长度421的Query,是分钟级别的了。
作者还对现有的TS数据挖掘算法重新进行了优化,效果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