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学校毕业十年,有人成为外企高管,有人三餐不继,已经有人找出答案

从学校毕业十年,有人成为外企高管,有人三餐不继,已经有人找出答案

作者: 明镜小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23-01-17 15:35 被阅读0次

文/明镜小书生

一群白纸学子,从学校毕业到工作十年,有人成为外企高管,语言交流有中英文,夹杂葡系语言;有人成为国企中层,开会项目动则几十个亿;也有人三餐不继,霉事不断,自己都顾不好自己。

如果有老师在身边,自然会问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人命运走向,由什么决定呢?可惜是,身边没有老师,问不到答案。只能自己琢磨。

偶然间翻到王阳明先生的一扎手记。上面记着十六个字:事上磨练,心上修行。心若不动,万事从容。命运走向有了答案。

通俗说,做好手头上事情。“做好”俩字,也是难题。怎样才算是做好这件事情呢?

01 事上磨,打磨细节标准

记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的北京出了个8分钟节目,短裙旗袍少女舞蹈。视觉上俗又艳,还打着中国古典旗号。国人实在看不过眼,全国各地观众纷纷来信,恶评如潮。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导演这段舞蹈的导演张艺谋。本来计划直接任命张艺谋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总导演,变成北京奥委会启动了开闭幕式创意方案的全球征集活动。

一开始,张艺谋本想不参加了,但在身边人鼓励下,决定重整旗鼓。

因为雅典8分钟的评价,张艺谋深刻消化了人们批判他的“旧”。所以接下来,他要狠抓一个点,看一个没见过的,创新。

不是概念多么新,是你只要没见过,够新鲜,才是新鲜。

在一场面向全球的盛大晚会,决不能像老套的联欢晚会,决不能用陈旧的艺术形式。因为传统的开场节目,一定要用鼓,向来宾表示热烈欢迎。

这次张艺谋坚决不要用鼓。因为,他觉得老套!

张继刚导演想到用扇子,张艺谋说力量不够。

陈维亚导演想到用枪,不行,有点耀武扬威。

灯笼?不行!

旗帜?不要!

那段时间,几乎是团队一提想法,张艺谋立刻否定,在他眼里似乎什么都不够好。

大家都困了倦了,甚至有人怒了。

张继刚站出来指着张艺谋鼻子说,千万不要用鼓,千万不要用灯笼,我认为这样的想法本身带有偏狭。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整体亮相的时候,你就排斥这个民族最重要的典型化的东西,这是不正确的。

骂完后,刚完后,又继续去跟张艺谋软磨。

无论来硬的话,还是顺耳的软磨,张艺谋都坚定而温和地表示,“我不妥协”。

他还拿出自己20年前拍的广告,告诉大家何为老套。

就这样,团队又开始新一轮苦思冥想,思考想方案。持续了一个月,张艺谋把目光直接投向了古代乐器,“柷”(zhu)。

相传柷是夏启所作,迄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它不是鼓,但能打出鼓的气势。唯一的问题是,它是镂空的,于是张导演想到在上面蒙一层鼓皮。刚提出来,立刻遭来了史学家顾问的一致反对,“这样的二度创作不尊重史实”。

于是,张艺谋只能重新转辗目光,转向了第二种乐器,缶(fou)。

这是一种盛行于春秋战国的陶制乐器。奏乐法已经失传。给了张艺谋创新的空间,他找来一位专家,希望对方设计一个鼓皮。需求是50%鼓声,50%青铜声。

第一个样品出来了,张艺谋提出意见:“三成可以有金石之声。”

第二个样品做出来,他又有新意见,鼓声能不能再少一点。

下一个作品,“青铜的比例少”。

“你这个百分百的钟声”

“这是第几个”

“第十二三个了吧”

一边提意见,一边修改,做了近百个缶。后来花了半年研究,终于确定了缶的设计。

可怎么敲?敲法失传,只能自创。

02 心上修,突破认知层级

修士打坐有句话:不在心上修,坐了也白坐。修行,修什么?认知的突破。

路遥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个觉悟期,但觉悟的早晚,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觉悟不一定一次,也有可能是很多次。每次觉悟期,就是认知的一次突破时间。

认知,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和对行业的洞察,才是最本质的较量。

《天道》这部剧,改编自作家豆豆的《遥远的救世主》,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时隔多年,依旧深入人心。

剧中众人的认知,大致分了九层。不同认知层次的人,有了不同的命运结局。

第一层暗黑区,王明阳。

他曾亲自策划指挥过12起恶性大案,江湖人称“冷面诸葛”。

他是黑恶势力集团的二把手,精通法律和社会学,把盗版走私、杀人越货,当作是自己的“生存艺术”。

被逮捕入狱后,面对刑警芮小丹审问,直接说:“我不和你这种没有修养的人讲话。”说:“我说不说都是杀头,杀一次头与杀十次头没有分别。但是,我能从你们的无奈中获得不出卖他人的道义感。”

他所理解的“强者逻辑”,是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合乎逻辑的自信。

然而芮小丹却犀利指出,没有能力去与真正的强者公平竞争,只能从别人手中去破格获取,本质上是“懦弱的生存哲学”,是“强盗的逻辑”。

而他不出卖同伙的“正义感”,也不过是虚伪的道德。看似逻辑自洽,本质上也是对自己的不自知。

芮小丹瓦解了他最后的孤傲,他内心最敏感的部分被攻破,这才选择认罪伏法。王明阳智商过人,但认识属性暗黑。

他陷入了偏执当中,将聪明用错了地方,注定没有好下场。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歪门邪道,终究是旁门左道。

第二层腹黑区,刘冰。

唱片店小老板刘冰狠心砍丁元英原版唱片价,低价买进,后面又高价卖出,小赚了一笔。

后来发现丁元英是个高人,又厚着脸皮把自己收唱片,说成是合作,跟丁元英强行搭上交情。等成功加入格律诗,他以为抱紧了大腿,前途光明,衣食无忧。每天开着宝马车转悠,四处发名片,沉浸在虚荣之中。

格律诗出现危机,面临官司,又跟着叶晓明、冯世杰退股。退股后,他不想失去这个体面的工作,厚着脸皮乞求公司能给他个职位。

格律诗胜诉,丁元英给他一份档案袋,说里面有决定公司裁决胜负的内部文件,可以作为新证据推翻原判决,能作为他留下来工作的筹码。他拿着档案袋,立马威胁董事长欧阳雪,结果欧阳压根不吃他这一套。

当他打算公布证据,来个鱼死网破时,才发现档案袋里空无一物。幻想破碎后,他站在天台上,眼神哀怨,一跃而下,结束了愤懑不甘的一生。

酿成这悲剧的原因,是来自他刻在骨子里腹黑自私的基因。

第三层阴寒区,叶晓明。

叶晓明,在古城经营着音响店,在发烧友圈内小有名气。机缘巧合,看到丁元英家的音响时,大为震撼,认定对方是个高人,抱上大腿。

当格律诗收到乐圣起诉通知书的时候,从他的认知视角来看,蚂蚁怎么能和大象较量,这场官司必败无疑。于是,他立马第一个提出退股,还怂恿了刘冰和冯世杰两人。

他以为,这是在规避风险,减轻损失。没想到格律诗反败为胜,自己反而错过了一个大机会。

像叶晓明这样的聪明人,生活中比比皆是。

有粥分有肉吃的时候,第一个上;要结账担风险的时候,也是第一个溜。

只盯着眼前的利益,缺少长远的目光,活脱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第四层平庸区,冯世杰。

冯世杰和刘冰、叶晓明不同,他是个地道的老实人。

刘、叶两人,想找丁元英帮忙,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冯世杰,更多的是想帮助王庙村脱贫。

所以格律诗刚成立的时候,他出钱最多,有多少就出了多少。

在后来公司遇到危机的时候,虽然他们三人都选择了退股,但冯世杰用自己的股份,保住了村里的机械设备。

最后格律诗胜诉,他成了王庙村生产基地的领导,格律诗和乐圣公司都找他订货。

他性情忠厚,为人善良。但受限于自己的眼界,文化水平不高,看不到趋势。

第五层清醒区,欧阳雪。

欧阳雪出身寒门,自小辍学打工,给老板娘磕了8个响头获得第一份工作,摆馄饨摊、开小吃店,与芮小丹合资开一家大饭店。

她底层摸爬滚打,靠双手挣出了一个未来的她,有着自己的一套处世逻辑。书中有三件事,可以看出她处世逻辑自洽。

第一件事情,丁元英找她帮忙,只需要借她名头,进行王庙村扶贫的时候。她反而主动拿出100万,说道:“这事与其说大哥让我帮忙,不如说大哥给我个机会。我能请到大哥这样的人帮我理财,我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如果真赔了,白纸黑字我绝不会有半句怨言。”

第二件事,给芮小丹出气,想看看丁元英是否配得上芮小丹。

丁元英入局,指名让她买一只股票,并保证至少能多挣一倍的钱。一番操作,短短10个月,她就赚到了170%。

欧阳雪看到这轻易赚来的钱,没有窃喜,反而感慨道:“想想那些小散户真可怜,整天仰着脖子看大盘,眼睁睁看着血汗钱被人家卷走了。见识过这一回,我这辈子都不会再买股票了。”

第三件事,格律诗公司遭遇官司,濒临解散时。

刘冰、叶晓明、冯世杰三人分寸大乱,找到欧阳雪要求退股。她不吵不闹,暗自将公司所有的债务风险,都承担了下来。

公司打官司赢了,按理来说,作为董事长的她,是最大的受益者。可她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将公司交给了肖亚文,她说:“只有让我在饭店呆着,心里才踏实。”

她够努力,有胆魄,肯担当。又能认清自己,克制住自己的贪欲,知道自己不是当董事长的料,便重新返回了自己的饭店。

这样清醒的人,不管做什么,都不会过得太差。

第六层觉醒区,肖亚文。

肖亚文可谓是寒门逆袭的典型。她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警官大学,跟芮小丹成为同学和好朋友。

毕业后,她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和德语,成为了丁元英的助理。

随后跟着丁元英耳濡目染,扩大了自身的见识,抓住任何逆袭的机会。

在丁元英原本的私募基金解散后,她帮丁元英找房子,还大老远跑去拜托好友芮小丹照顾丁元英。

芮小丹以为,她想和丁元英做朋友。

肖亚文却很清醒:“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

在她看来,认识丁元英,能让自己成长,让自己觉醒,这就已经是赚到了。她自身本领过硬,视野开阔,而且能知人识人,也能拿捏分寸。

格律诗被起诉后,丁元英推荐肖亚文负责打这场官司,最后成为格律诗公司的股东和管理者。

听过一句话:“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也会出现奇迹。”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几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直朝着前方奔跑的人,总会在某个地方等到机遇,然后觉醒爆发,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第七层通透区,韩楚风。

韩楚风,丁元英的好友,正天集团老总裁极力培养的人。

老总裁去世后,留下遗嘱让他接任总裁一职,但另外有两个副总裁,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

他年轻有为,但资历尚浅,不能服众,所以在竞争中处在下风。

有一次,他和好友丁元英聊到此事,丁元英说:

“这事退后一步让条道儿请两个副总裁先过去,可能胜算要多一些,但不是没有失算的可能。只是事关重大,我担不起这个闪失。”

他淡然一笑:“我尚未拿起,谈何放下?”

于是,他果断退出竞争,不再想这事,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公司在两个副总裁争斗之时,内部利益损失巨大。

这个时候,董事局想起了干实事的他,正式将他任命为总裁。

当一个人到了一定层次后,认知、能力、资源等,都很难再有跨越式的变化。这个时候,性格之类的因素,反而成了成败的关键。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充满挑战,能屈能伸,刚柔并济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第八层掌局区,丁元英。

丁元英,柏林大学经济学硕士,高学历,高智商。

他是商业奇才、鬼才,操控的私募基金,在一年内就从中国股市里,赚了两亿人民币。这种赚钱方式,让丁元英心生不安,打算埋名隐居,到古城过清静生活。

到了古城,遇见了芮小丹,他便想在王庙村,给小丹书写一场救世的神话,帮助村民们脱贫。

他利用资本运作、媒体炒作、通过合法竞争,把每一件普通的事做好,简单几招棋,就将乐圣逼到了绝境。

说他是掌局的高人,一点不为过。但他也有自己难迈的关卡。

在王庙村杀富济贫之前,他前去五台山,寻求高僧解惑。

因为他知道,这事不太厚道,他问心有愧。

首先,这事是王庙村的村民,拼了老命通宵达旦干出来的;其次,对不住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只是带着他们在井沿看了一眼,但没有解决实质性问题;最后,对不起乐圣公司,因为是从它的身上,挖了一块肉,甚至还会酿成一些惨剧。

他杀富济贫,不仅仅是带领他们摆脱贫穷,而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扶贫”,改变“弱势文化”,让他们实现自救。

为此,他不择手段,不在乎牺牲,所以良心不安。

但另一方面,他又动机纯正,不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从根源上叫醒世人。

作家豆豆在书中评价道:“他是一个现实到不能再现实,却又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矛盾体。”

到达丁元英这一层次的人,能一眼洞穿事物的本质。

但也会因为知道得太多,看得太透彻,太理智,所以常常陷入矛盾和纠结。

第九层:逍遥区,芮小丹。

芮小丹家境优渥,父亲是知名导演,她不用努力,就可以过上不错的生活。

明明可以走上另一条轻松、光鲜、安稳的路,她偏偏当上了警察。

因为在她看来,刑警这份职业,能让她找到主流社会的参与感,能有一种救世的感觉。她敢爱敢恨,面对肖亚文的劝诫,明知道爱上丁元英,会坠入地狱,她也随心而爱;

她看得透彻,面对歹徒,哪怕她知道自己可能会牺牲,哪怕她明明可以等待救援,为了得到一个自由不羁的灵魂,也义无反顾下车, 与对方搏斗。

用丁元英的话说就是,“想到了就做,该拿的拿,该放的放,自性作为,不昧因果。”

她生性豁达,能为自己而活。

她对名利不感兴趣,没有凡人的贪嗔痴,不执迷于感情,不拘泥于尘世,不畏惧生死。

当生则生,当亡则亡,来去自如,逍遥自在。

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众生,无愧于自己。

这是寻常人,难以看透、难以理解,更难以到达的境界。

总结:

纵观《天道》里的人物,一个人认知的升级,得经历三道关卡。

第一关,是良知。

王明阳、刘冰,各自的学识有天壤之别,但是他们两人,都迈不过德行的这道关卡。

丁元英说过:“品性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道缝,也就离塌陷不远了。”

有德无才可能只是庸人,有才无德却可能成为恶人。

没有德行做支撑,才能越高的人,只会在负方向上走得越偏。

说到底,认知狭隘的人,才会贪图一时的小利,被眼前的事物蒙骗住自己。

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就无法真正实现对自己的救赎。

第二关,是见识。

叶晓明、冯世杰、欧阳雪、肖亚文,他们不同的之处就在于,对待事物的见识看法不同。

叶晓明空有小聪明,但他不过是井底之蛙的高见,看不清整体局势,有小聪明,却无大格局;

冯世杰为人憨厚,心地善良,但缺乏主见,见识不足,所以混到最后,也只能算是小人物;

欧阳雪为人靠谱,也能清楚知道自己的边界,活得清醒,所以这类人,大抵都过得不差。

而肖亚文,有学识、有胆魄、有眼光,牢牢抓住各种机遇,终至成功。

第三关,是心性。

一个人混出头,到了一定层次后,能力、资源、见识,都和同级别的人相差不大。

这个时候,性格心态等因素,也就成了成败的关键。

林雨峰咽不下一口气,不肯低头,最后连一口气也没剩下。

韩楚风拿得起放得下,能伸能屈,所以能越走越高。

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就在于他的心性。

到了这一层次,再想往上走,想要悟道,活得洒脱自在,就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了。

这个时候,靠的就是天赋,是悟性,甚至是机缘运气了。

相关文章

  • 从学校毕业十年,有人成为外企高管,有人三餐不继,已经有人找出答案

    文/明镜小书生 一群白纸学子,从学校毕业到工作十年,有人成为外企高管,语言交流有中英文,夹杂葡系语言;有人成为国企...

  • 自性 有人管

    赵老师新教育知行合一580: 宜阳县董王庄乡赵坡小学教学点 自性 学生中午读书往往不能安静下来,就是没有进入到一定...

  • 毕业季,有人欢喜有人愁。

    毕业季,有人欢喜有人愁。 喜的是终于毕业了,终于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愁的是,毕业了,我该何去何从,我可以做...

  • 毕业季有人欢喜有人愁

    毕业季有人欢喜有人愁。 前几天给一个学校投了一份简历,昨天终于有老师在群里说,会陆续通知进入面试的同学。 像很多人...

  • Day16 紫洋:春节到来,剩女要怎么面对亲人催婚?

    春节将至,面对即将与家人团圆的时刻,有人期待有人纠结。纠结这个人群叫做“剩女”,现在网上竟然把25岁已经从学校毕业...

  • 十年已逝,你过得好吗?

    不觉间,今年已经是已经高中毕业的第十个年头,不得不感叹岁月如梭。过往的十年间,有人结婚,有人生子,有人独行,有人不...

  • 工业品销售老炮儿论平台与个人素养的重要性

    销售是企业的先锋军,在各式各样的企业中,有人在国企,有人在名企;有人在外企,有人在小私企,待遇也可能相差甚远,外企...

  • 追求可持续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 答案因人而异。 有人认为幸福是位高权重,有人认为幸福是财务自由,有人认为幸福是积德行善。 答案因时不...

  • #十年#

    十年荏苒,未有逾期。最近,追忆十年的变化成为了大家聊天的热潮。十年的时光很快,有人从孩童变成大人,有人从学生变...

  • 有人成为了CEO,有人成为了KOL

    今天在跟朋友沟通各自发展的问题的时候,谈到了关于一个人成为一个管理者还是匠人的问题。 联想到之前在的一家公司,有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学校毕业十年,有人成为外企高管,有人三餐不继,已经有人找出答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pb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