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三的老人,这已经是我参加的第三次招新了。
记得大一的时候诚惶诚恐,生怕面试的时候不能顺利通过,对每一位学长学姐都毕恭毕敬。大二的时候,热情高涨,为自己能够管理一个小小的部门而雀跃不已,卖力宣传,不惜在帝都诡异的日光里扮成玩偶,身上裹得严严实实,吸引新生注意,笑着给他们介绍社团,不知不觉,汗浸透了衣衫。
也就一晃眼的功夫,来到了大三,同学们的热情全然蒸发,没人愿意竞选社长,只有零星几个人愿意继续做事。
财经院系的学生似乎认为自己可以精确的衡量成本收益,而学生组织的leader,费力劳心,最后最多获得一个叱咤风云的名号,其他也没什么了。
大家有着各自的计划,实习的,考研的,忙碌的生活无暇顾及社团,然而,朋友圈里,音乐聚会美食,却晒的乐此不疲。社长似乎也要忙于学术,对社团的管理日渐宽心。终于,局面一片狼藉,几位部长,副社的消失,退出,使得整个组织在坍圮中摇摇欲坠,再配合上,北京的昼夜温差,简直要把人逼得质壁分离。
然而,天真的我和另一个朋友都认为,社团不应该这样
而我在一次代替社长赴某人大的创协聚变岛交流会中,更是深刻的认识到了创协之间的差距
愈加天真的我竟然觉得有责任改变这个现状,衰退的趋势虽然不能遏制,但,微薄之力,也许可以减缓人心的分散。所做努力不必多表,踩了很多坑,得罪了不少人。重要的是,我错了,我以为的济济一堂,最终只在脑海中实现过,在部长团里所有人都不回复,要靠打电话来催的时候,再皮糙肉厚的心,也裂开一道道豁口,那几天的心情像是加了冰的柠檬水,凉到脚底,酸到心沁。
虽然最终没能挽回局面,而且最大的活动是与外校的小伙伴一起筹划,两个月的时间,花了不少心思,找到了愿意相信我们的赞助商,收获了见识与成长,也赢得了社团干事的信任。
紧接着就是雾霾笼罩下的期末,空气中的粉尘颗粒跋山涉水不远万里与正在刷夜的我们相见。
换届完成之后,便是冗长的暑假和每天九十九加的新生群消息
再之后,一天天的倒数,筹备
直到,今天的招新
其实到现在,内心还是会有很多波澜,自认为孤独时候逃进书斋的喘息与时而自信能完成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交替出现
自认为有能力管好社团与一头雾水翻看互联网管理书籍时的疑惑并驾齐驱
所以,毫不犹豫,义不容辞,卖力的宣讲,用心的思考面试问题,准备资源分享。
当我看着一张张略带惶恐,却满怀期待的脸,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我明白他们的疑惑,我也知道他们即将经历的前所未有的人生。
尽管,这是假的。
百团大战,每次的主干道都会挤得水泄不通,萌新们期待着看着这个新奇有趣的世界会是怎样。大部分人会失望,不愿意付出得不到想要的,愿意付出,发现加入的压根就是一个江南皮革厂。
但成长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之中,奋力前行。
每一年招新都有不同感受,肩负的责任,心中的理想,在不同的尝试中实现,也在宿舍的不同游戏中陨落。
但
结局,大部分人最后都会变得平庸。在岁月的侵蚀中磨平了心性,每晚望着星空,然后空虚寂寞。
而极少数人,他们有着一颗勇敢的心
并且
一直一直
一直勇敢下去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