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不管是身处在何种社会阶层里面的或个人或人群,也不管其本人来人世间走一遭的时间到底会有多少的长短;每个人的一生实则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生命之旅不停歇,学习的脚步也不会停止。
我记得,在那些计划经济的年代里面,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还在没有网络科技与智能手机的时候,每个人能够获取到各种知识的渠道,真可谓是极其有限的,无非只有如下两种渠道。其一是:向那些多才多艺、博学多才的师长与长辈求教与学习,其二是:最多的良师益友还是那些各类书籍杂志报纸,对书籍杂志报纸学习。
我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末期,被大家称之为“70”后,我还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今天,我既然说到从前获取知识的渠道之一是拜读各类有益处的好书籍以后,既让我想起从前的包书皮,还立马让我掀起满满的回忆哦,因此也想说说关于包书皮这件事情!
当我读小学一年级时,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为止依旧还能清楚地记得这样的一件事情,首先要学习的一件事情--就是给各式各样的书籍(课本)去包一张书皮,这是为什么呢?!
我再一次回想起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有其二的。第一个原因是:是学校里面班主任老师的要求;第二个原因:保护延长书籍使用的寿命;我依旧还记得老师说过,包书皮是一项实用与有趣的活动。
在我求学的年龄阶段,每年有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在第一天上课之前的某一天里,学校还要举行开学报到这个仪式的,通常都是安排在上午的时间段,最多也只花费半天的时间而已,在这段时间的里面,学校就会给学生们配发各个科目的新课本。但凡是拿到新课本的同学们,大家不但都是挺高兴的,而且人人都满心欢喜爱不释手的,既会不停地翻看书籍,还迫不及待地阅读着自己喜欢的科目与篇章。

不单单是如此哩,在举行报到仪式的时候,在这个全过程中,班主任老师既会反复地对同学们叮咛嘱咐一番的,还会要求全班同学回到家以后,把学校分发的新课本去包一张书皮,而且年年都是如此的,年年要求把分发的所有的课本去包书皮,一本也是不能缺少的。
我和我父母亲同辈亲戚小孩子拿来做一个对比与比较,自己就是属于最为愚笨的人,因为是这个原因的缘故,要是我自己没有去记错的话,从读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少有两至三年的时间段里面,自己是不会包书皮,每次发下来的新书籍课本,都是由家父帮我包的。
因为我不会包书皮的缘故,有被大自己五岁的亲大哥陆明,以及家中的长辈开玩笑地数落过的,说什么长时间教你怎样来包书皮,你怎么就是学不会。大概从第四年开始才学会包书皮的,等到自己也学会给书籍(课本)包书皮以后,日后所有的书籍都是自己包的。
像“包书皮”这件事情,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包起,一直要包到初中三年级毕业为止。我要是没有去记错的话,我读中专的时候,几乎可以说,不再流行给书籍包书皮,也是没有人会做这类事情的。
在我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一直要到1992年,在这个时间段里,若在班级里面有少量的同学,用牛皮纸来包书皮的,则是不需要多去言语一些什么,自然就会引来羡慕嫉妒的目光。
这个又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是由如下两个因素造成的!

第一个因素是:在所有包书纸的材料当中,像牛皮纸则是最好的,不仅牛皮纸是属于最好的包书纸,而且包书挺括,还经久耐用。
第二个因素是:在所有包书纸的材料中,牛皮纸的价格是最贵的,但凡是那些用牛皮纸来包书的同学,往往家里的经济条件则是最好的。对于一般性的家庭来说,既是用不起的,也是不舍得去使用的。
在从前、在包书的时候,会出现三六九等和四种情形来的。
其一是:尽管说班主任会硬性规定并要求学生把所有新发放的书籍(课本)去包上一张书皮,只要有不包书皮的同学,等到开学以后,要严惩不贷的,就算是如此哩,依旧还是会有同学不包书皮的。
不过,像这一类同学毕竟是在少数,真可谓是寥寥无几的。
要是说我仍然没有去记错的话,在我诸多的小学同学当中,有一位女性同学叫做“马玉燕”,每次发放新书籍(课本),等到她再来上学时,老师和同学都看到,她没有给书籍包过一张书皮,虽说老师也有说过她,不包书皮要严惩她的,她就是依然如故地不包书皮。

事后,经过我的了解以后,才让我弄明白这样的一件事情。她之所以不会给书籍(课本)去包上书皮,是有两个原因在其中的。
第一个原因是:她是属于“回沪知青子女”,她的父母没有回来,她是和母亲家中的亲戚长辈们居住在一起的,在印象当中,每次有开家长会的时候,都是由家中外祖辈们来开的,有点寄人篱下的。
第二个原因是:她的家就在我母亲上班的中药店附近,也是我每次上下课时都要经过她家的。我还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以后,让我发现她外祖辈家里的经济也是属于不怎么好的,既没有看到过她外祖辈家里有电视机的,也是没有看到过她外祖辈家里有一张报纸的。
尽管说是如此哩,在当时的时候,她有一点是让我深感敬畏与佩服的,这个又是为什么呢?!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她既是知道或多或少是有一点点寄人篱下的,她还知道家中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所以特别爱惜物品,等到一个学期下来,即便没有给任何一本书(课本)包过一张书皮,保存得很好,书籍(课本)依旧是光亮如新的。
不像有一些同学,等到一个学期下来,虽说很有可能就要去包两三次书皮,可是依旧没有去保存好书籍(课本),不是书籍(课本)的一张张纸张卷翘起来,就是书籍(课本)都是脱零脱落散架的。
其二是:有些同学包书所使用的包书纸,是用过期与废弃的报纸来包书皮的;当80年代开始流行各式各样的挂历的时候,还有一些同学,包书所使用的包书纸,用的就是过期的旧挂历;条件最好的同学,则是用牛皮纸来包书皮的;旧挂历和牛皮纸包书皮我都用过的。

像“包书皮”则是有好几种包法的,有不少的同学,只会去采用最常用与最常见的一种包书法,事先需要把书背的部分按照书的宽度,用纸张对齐,再把那些多出来的部分剪好,最后再叠到书籍(课本)的里面包进去,像这样的一种包书法,包出来的书皮非常平整。
还有另外的一种包书方法哦,这个就是--把一本书的两个书角另外再折叠出一个三角来加固,就可以更好地保护课本的边角。
像这两种包书方法,为的就是防止书籍的纸张给卷翘起来。像这样的两种包书方法等我都学会以后,我只采用后一种包书方法。
当历史的滚滚车轮走到现如今时,现在包书皮所使用的材料,全都是环保、透明与塑料的,不仅是属于自粘式一体化的,而且各式各样的尺寸、常用的尺寸,也都是有包括其中的,包书的时候也是属于傻瓜式操作,直接一套一贴,省时又省力,非常方便,就连名字现在都有现成的名字贴,不由得感叹道,现在的孩子不要太幸福哦!
像这个走动的“时间”,就好像是把日子给装上一个转动的齿轮,像那样的场景与画面,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似的。包书皮就是一代人的记忆,更是自己的一种怀念,很想念那时候的各类人事物情……
现在回过头来再想想这件事情,在从前的时候,给书籍(课本)包裹上一张书皮,它既为的是更好地保护好书籍;它也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与珍视;它更是包含着长辈、父母和学校老师的殷切希望;希望自己的学生、小辈,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每天或多或少能够取得一点点的小进步。还有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通过亲手为书(课本)去穿上一件又一件的“外衣”,还为的就是要让所有的莘莘学子能够更加珍惜每一本书,更为投入地阅读与学习。

在过去、在岁月的长河中,像包书皮,或许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片段而已,但是,它却成为学生时代的我们,学习生涯中难以忘怀的记忆,它既见证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它也见证我们成长的足迹。
像包书皮还是一种创意与艺术的体现,大家能通过选择不同的材质、颜色与图案的书皮,能为书本去增添个性化和独特的气息。
在现如今、在数字化时代里,虽说电子书籍越来越普及,但是纸质书籍仍然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像“包书皮”这样的一种传统方式,依然会有着它独特的魅力。通过包书皮,亲手为书本穿上“新衣”的过程,依旧还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那些纸质书籍,是大家与知识建立深厚情感连接的方式,是大家守护知识、敬畏知识的庄重仪式。
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电子书籍,真的可以说是大行其道的,对于喜欢阅读的我来说吧,现在的我依旧喜欢阅读纸质类的书籍,有书籍买回到家里以后,我还是会给书籍去套上一张塑料环保书皮的。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包书皮类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上;③:万分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24年07月17日星期三晚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