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这天,我的亲学姐(同一高中,故云)忽然问我我实习医院的肿瘤科位置。原来她是要来跟诊,她已是药学硕士,“想来临床看看。”这句话顿时让我肃然起敬,吃饭时聊起《我不是药神》,我记忆又回到那天

实习前夕的前夕,还在回校的火车上,忽然挚友廷琦发来邀约,去与当前热映的《我不是药神》相逢。我颇为开心~
实习前夕,恰到好处在影院相逢
电影开场,几笔勾勒,油腻的保健品中年老板上线,生活婚姻父亲疾病多重打击,一个可以赚大钱但是违法的方案最终因疾病和房租双重夹击下,他走上了这条路,一个五人团队就此形成,一次次希望如此往返,药企,执法部门,真正的假药贩子形成的利益漩涡与冲突,让程勇一度离线,在好友的死亡面前重操旧业,曾经的保健品店维护到后来的服装厂维护~从2000~500,印度方面的货物供应与药厂关闭,只为了生命延续下去,最终黄毛护药死去,程勇也入狱,出狱时,得知该药物已经进入医保,电影以含泪微笑方式结局。
电影结束,却引发了更大的讨论,不仅仅是电影带给大家的惊喜:讲那些市井人物的故事,以轻松方式讲沉重故事……更是电影背后折射出来的什么
——或是格列卫和慢粒走入大众视野
——或是医学圈乱象
——或是对法治建设的思考
——亦或是吐槽
都很有意义
——当然,更多是讨厌的蹭热点形如【我不是药神,但我是……】
而我在电影前几度泪欲夺眶……
实力干警一次次犹豫,最终抱起黄毛……
姐夫和小舅子的知而不言……
离别……
口罩的摘与戴……
当问题涉及生死这一终极问题的时候
再小的水滴都会折射出闪耀的光芒馆,历史推动的原动力,我们不得而知
这一切与男主本来无关,他只是想赚钱
然而,钱的基石却是立在决定生或死上……
于是,这一终极问题终究升华,他变成了“药神”
已不再关心原型是真或假,也不关心所谓“倒贴”是否合于常理,电影就是电影,它是一部艺术作品……
学姐说:“也许你看到电影的感受没有我更强烈,我是研究药的啊!还是肿瘤相关的,格列卫天天在耳边环绕,你能想象我看到电影场景时的感受吗?我有一种重重的责任感,作为一个药人,有责任去改变这一现状……”她的眼睛里闪着认真的光,我的思绪又飞回实习前夕
电影演职员表开始滚动,我内心复杂,站了起来,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情感,感动和伤心无奈交织,静静随着人群走了出去,一言不发,走到外面灯光下,那里是一个阅读区,看到挚友,余光里扫到余华《第七天》,我强笑问她“你读过吗?”她摇摇头。
深深呼吸,内心平静了下来,我们一起走了出去。
作为中医人,我心中五味杂陈并不是吐槽……
当一个药成为某种致命疾病疾病唯一续命药时,而且药很贵,留给病人其实是充满希望,当被消耗尽时彻底的绝望
当一种治疗方法成为唯一的方法时,说明医学的无力……
今年初夏,刚好学了慢粒,观影中我听到内心一次次呐喊“中医呢?”给我讲慢粒的是血液科的赵老师,温文儒雅,热爱《内经》,有着“恬淡虚无”的潇洒状态,善用中医治疗血液病,我深深记得他慢慢而有力说出这几个字“慢粒,在西医不捣乱的情况下,中医可以让患者极好地活着……”那一只只口罩让我叹息……
也似乎中医从来留下的都是平静而温暖“行气活血……”就好了似乎本来就是那样,不像现代医学充满了“奇迹”“感天动地”……

并非毁西医捧中医,而是我们要有一个更为理性的态度
而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认知——即健康素养,如一篇文章这样说

提高健康素养,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电影电影里的叹息“穷病是治不好的”根源正是来源于此啊……假药骗子……院士的表演让我又气又笑


我想起了中医的诸多事情,和所谓养生圈里的乱象,许多许多……我们一直在做医学科普,似乎科普让大家知道更多,也更无知……提高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是医学科普最重要的问题。一起努力,人们的认知一定会越来越好,告别浮躁,走向深度思考,就从生死终极问题的答案载体——健康和疾病开始吧!
至于何为假药,法制依旧需要健全,医保犹需前行,总理就电影批示……我想也有信心,还是以这句台词结束:
“今后都会越来越好吧,希望这一天早点来。”
晚上和a xion闲聊电影,说到《邪不压正》中的一句台词笑了起来,我忽然问“a xion,你觉得荣膺2018最佳电影可能属《邪不压正》吗?”他摇摇头“不行,应该是《我不是药神》。”“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