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我管孩子,公婆惯孩子
公公和我说:家里老大最听你的话,我们管都管不住。
孩子最听我的话,那是因为她知道我的底线在哪里,而公公婆婆所有的底线,在孩子的哭闹面前,都犹如泡沫,一触就破。
吃晚饭时,我跟老大说:如果你现在不吃饭,那也不能再晚上睡觉前吃东西了,伤肠胃,你看胃都消化不了,所以你昨天才吐了。老大似懂非懂,我知道她在听我说的话。
我管孩子,公婆惯孩子,养育孩子我们永远不能推卸责任可是老大还是没吃晚饭,9点按时喝了定量的奶,10点临睡前,又说饿了。我告诉她不能吃饭了,太晚了,要吃明天早起吃饭。
等我哄老二睡着,听到客厅有动静,推开门,老大正拿着勺子给嘴里送饭。
公婆刚答应不给孩子做饭,转眼就反悔了,因为怕孩子哭。这就是我们家的常态,我爱孩子,公婆也爱孩子,有错吗?
02.为什么公婆会惯孩子
同样是爱孩子,可是公婆往往会容易惯孩子,这是为什么?
1.年龄因素
大多数爷爷奶奶都五六十岁了,老一辈人的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也没有那么多的学习机会。
对于带孩子,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老一辈的意识里。
我管孩子,公婆惯孩子,养育孩子我们永远不能推卸责任自己小时候吃了那么多苦,不想让孩子再受一遍。你说可以让孩子挨饿,这对他们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2.他们更专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
我知道对公婆来说,只要孩子不哭,什么都可以答应。孩子哭了他们就心烦意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你不哭,我干啥都行。
他们的爱,更多的着眼于解决眼前的问题。
可是爱孩子,该不至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还得为孩子的以后考虑。
3.他们的爱是控制不了的隔辈亲
都说隔辈亲,爷爷奶奶对儿女也许苛严,但是到了管孙子孙女的时候,就各种爱不完了。
只要精力和能力允许范围之内,他们都最大限度的去满足孩子,尽管他们可能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隔辈亲他们忽略了这些。
乐于奉献,为带娃倾尽全力,这就是他们的姿态。
4.孩子性格养成有滞后性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孩子的成长问题是由于家长一手造就的。而家庭教育的问题,表现为滞后性。所谓滞后性是指,往往都发现孩子有了毛病,才去找对应的解决办法,这时候往往已经迟了,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间。
我管孩子,公婆惯孩子,养育孩子我们永远不能推卸责任很多老人一门心思疼孩子,却不知孩子的行为习惯也是在这点点滴滴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短期内看不到溺爱的后果,让他们忽略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03.如何才能避免过度惯孩子
1.育儿理念的普及不能停
年龄的鸿沟我们无法逾越,先进的育儿理念却要全家都学习。
年轻的妈妈不断学习先进的育儿理念,为了在养育孩子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
很多时候自己的苦口婆心换来的是老人的无动于衷,那是因为方式不对。
如何才是正确的方式?
a.借助他人之口
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曾经说过:当孩子把“你不行”,变成“我不行”的时候,她就真的不行了。
之前跟公公说不能老叫孩子小笨蛋,不能老说这个你不会。基本都是我一个人的自嗨,因为不管我怎么说都没用。
一次偶然的机会买了教育专家的培训课,听完后觉得有道理,直接拿给他们听。
从那以后,公公再也不这么说了。
b.发挥同理心的作用
同理心,亦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情”。泛指心里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记得有段时间,公公时不时就说,你看弟弟多棒,比你(老大)懂事多了。
我听了这话立即制止了公公,养育两个孩子,我不希望大人早早的就开始比较这个好那个不好。
我问公公:“如果有人经常拿你和别人比较,说他比你优秀多了,你会喜欢那个优秀的他吗?”
多半不会。
我不希望因为我们,给让老大对老二心生厌恶。
从此,公公再也不随便拿两个孩子作比较了。
2.帮助老人梳理思路
每当老人只着眼于解决眼前的困境,忽略了对孩子性格养成的影响。
我管孩子,公婆惯孩子,养育孩子我们永远不能推卸责任这个时候,你该帮他们梳理思路,同一件事情,如果每次老人和小孩都是相同的套路,那按照这种方式下去,孩子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
是老人所期待的吗?你可以帮他们分析,也许他们会说这些都有个例,但我们养育孩子,不能总抱着侥幸心理。
3.老人只是辅助,父母永远是养育孩子的主力
不能因为隔辈亲,就一味强调老人溺爱的作用,其实我们才是真正教育孩子的主力军。
自己的孩子,自己负主要的养育责任,即使老人溺爱,我们也仍然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把孩子从错误的轨道上纠正回来。
养育孩子这件事,还是亲力亲为比较好。如果真的精力有限,那就给他们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爱她,就努力克服所有困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