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俊逸论坡仙

作者: 偷心的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06:59 被阅读6次

    王国维有云:“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王观堂先生找到了中国文人追慕,敬仰的四个人格样板,私以为是忠君爱国、隐逸恬然、忧国忧民和洒脱豪迈,当然,只一个词语是说不尽一个人的人格的。尤其是对苏轼而言,千言万语说不尽,大千世界只一个苏仙。

    正值课堂上讲到苏轼,我便去图书馆找来苏轼的词作读了读。那本苏轼词小书上约有一百首,我喜欢的有十八首。一般的词人我通常只看中一两首,多者四五首,而对于苏轼而言,喜欢多少首词也不为过,不只是因为词本身的文采,更是因为词中所体现的苏子的情怀,高洁,有趣。

    先说第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被誉为宋词第一名篇,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宋词本来就是以婉约幽情为主要风格起步,发展,到苏轼这里,豪放一派异军突起,独领风骚,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来说,贡献卓越。这首宋词,上阕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及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羡慕古代英杰、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业的思想感情。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实在堪称“古今绝唱”。借王国维之语,如此恢弘的词作之后,一定有一个极其开放豪迈的胸襟。能写下这样气吞山河的人,恐怕三代以前,只有苏子了。全词是对周郎功业的仰慕,和对自己年老却不成的无奈,但这种政治上的失意不足以掩盖他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为挫折所败,依旧乐观开朗,这种人格实在是太难得了。

    大心胸,大气魄,大气度,此是苏轼之所以为世人仰慕的第一层原因。

    再说《江城子》。这是一首悼亡词。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正在山东密州做官,这一年也正是爱妻王氏谢世的第十年。正月二十日夜,词人梦见亡妻,醒来后便写下了这首词。上片写死别之苦,思忆之深。词人含泪向亡妻诉说心中的思念与悲伤:十年来生死相隔,天上人间两茫茫,不需要刻意追思怀想,自然而然地萦绕心头难相忘,你孤零零的坟墓在那千里远的地方,我无处倾诉满腹凄苦悲凉。上片末三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透露了词人凄凉困顿的身世之感。下片写梦游故乡与王氏重逢的情景,似真似幻,温馨而又迷离。“小轩窗”四句,白描乍逢场景,意幻情真,虚中带实。“料得”写梦后设想对方怀念自己,“年年肠断”,柔情绵绵无尽,令人酸楚。以词悼亡,苏轼首创。这首词之所以写得如此凄婉动人,除了词人所怀有的那一腔缠绵真挚的爱情之外,还得力于“生死”和“幽梦”这两大因素形成和产生的“距离感”,而“距离感”又产生和加强了“审美感”。

    柔情似水,过往如梦,对爱妻的追忆,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是一个痴情的人间苏子。此时第二层原因。

    第三首是《定风波》。该词作于黄州谪所。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了苏轼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描绘了一幅极传神的"东坡雨中行吟图",表现了他处变不惊、笑对苍茫、"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潇洒气度,流露出悠游自在、"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之思,揭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上片入世,积极自信;下片出世,淡定从容,能自由与入世与出世之间者,必定是智慧旷达之人。与开头其他三人相比,这是苏子胜于他们的地方,独一无二。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在世俗与心灵之间自由游走,在出世与入世之际灵活自如,此等性灵,独一。

    第四首,乃吟月的《水调歌头》。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坡仙爱好明月,对寻常一物能写得如此清空,灵动,悠远,可见其文学境界之高深,其人格之高渺出尘,好像他不是人间的词人,而是天上的仙人,浑身飘荡着一股仙气。不同于一般人醉后失态耍酒疯,东坡醉后写词,还写得如此好,这是他可爱,可仰慕的一处。

    第五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故作此词来抒发心境。这首词的境界高妙,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

    在逆境时还能坚守自己,不随波逐流,已经是很难得可贵了。而苏轼却能够坚守自己得那么出色,那么漂亮,更是无人可比了。

    还有很多诗词可以说的,比如密州出猎时的意气风发,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霸气威风,文人武将,苏轼一个不拉下。如超然台上的《望江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积极乐观得让人可怕,又使人羡慕。如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水龙吟,以豪放词见长的苏轼作起婉约词来完全得心应手,真能使烈士黯然,美人伤怀,生如寄之感,文乃天成,情乃天生。如江海寄余生的《临江仙》,超然潇洒!如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早春品茶,气定神闲,悠然自得……

    通过这些词作,我看到了这样一个东坡:他乐观旷达,悠然自适。在逆境面前不怨天尤人,而去积极应对;在琐事世俗面前,收放自如。既能享受生活之美,又能畅游精神之境,出世入世,随意自然。他是幽默的,是痴情的,是高明的,是多才多艺的。可以说,他是人生上的完人,令我万分仰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潇洒俊逸论坡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wk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