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书最值得看?是文笔华丽?还是观点犀利?
我的答案是真实。
只有文字里的内容是真实的,阅读才会有意义。虚假的文字再美也只是空中楼阁。
作者为了真实,有时是要付出价值的。而对于一些有追求、有信仰的人,他们觉得为真实所付出的一切都值得。比如肖恩·鲍尔,为了揭露美国私营监狱的黑暗内幕,不惜担任狱警做卧底,深入监狱内部,近距离体谅囚犯生活,用事实证明私营监狱内幕的黑暗、腐朽。
《美国监狱》正是肖恩·鲍尔为读者带来的震撼力作,除了介绍自己在监狱卧底四个月的经历,他还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把美国私营监狱的形成、发展和存在意义做了详细阐述。该书被《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评为美国2018年度十佳好书,近期由国家一级翻译郭红翻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呈现给中国读者。
全书以时间为轴,将卧底叙经历、美国私营监狱发展史这两条线索交错铺开。让读者像看故事书一样沉醉在一个精彩的冒险故事中,又如看历史书般站在高处看美国的私营监狱历史。
我把两条线抽出来,用我的理解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
肖恩·鲍尔的卧底生涯:
鲍尔在以色列当记者时被抓捕后,关在监狱里度过了一段痛苦的日子。释放后萌生了卧底美国私人监狱的想法。切身经历让他感受到犯人也是人,也应该得到应有的权力。应聘过程并不复杂,很少有人主动从事狱警工作(每小时只有9美元,而且还是临时工)。
经过不太正规的短暂培训,鲍尔上岗了。监狱里根据犯人的危险程度分成多个区,最危险、最扎手的犯人关在最恶劣的环境中,这些人生活空间狭窄,环境恶劣。而大部分犯人则需要劳动。劳动是私营监狱的主旋律,犯人被要求从事大量工作量繁重、简单枯燥的工作。
随着时间推移,鲍尔慢慢深入到监狱的核心区域和灰色地带。毒品、性交易、收黑钱、打架斗殴、犯人有病得不到医治、越狱、杀人……这些内容不是作者的遐想,而是用亲身体验闻记录下来的真实世界。可以说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这里就不一一展开,有兴趣的读者还是看书去。
美国私营监狱发展介绍:
美国私营监狱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时期。1718年左右英国把大量的犯人运到美国关押,但又不想给太多费用。承包商只好把他们卖给美国的农场主营利。用犯人劳动获利这一模式为日后美国私营监狱发展埋下了伏笔。
两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战争、偷渡、种族主义矛盾激化,美国公有监狱犯人数量大量增加,财政支出开始入不敷出,私营监狱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最初私营监狱经营者免费得到经营权,发展到后面还要向政府支付一大笔费用。可见这个行业非常赚钱,但其本质就是利用犯人这一廉价劳工进行剥削和压榨,相比较与过去的农奴,犯人劳动力维护成本更低,因为你不用太在意他们的死活。
这样的模式虽然解决了财政资金问题,但以赚钱为目的的私营监狱脱离了改造、教育犯人的初衷。在私人监狱,病人得不到救治,有钱的犯人依然是老大,老板压榨工作人员薪水,这些现象比比皆是。赚钱成了运营监狱的最终目标。
《美国监狱》中反应出来的问题,在第三世界国家监狱也会存在。通过这样一本深入其制度核心的书,可以引发很多的思考。监狱这一话题在各国都是封闭话题,只有出大事时(如越狱、大量人员病亡)才会引起大众关注。
社会中的一些暴力事件、极端主义的存在,又有多少是由于监狱系统内的不公平、不公正带来的?而《美国监狱》带给我们的最大价值,就是引发了我们对这一系统的深入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