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黄帝内经自学中医伤寒
伤寒论笔记第11篇:桂枝汤类似证被治坏了

伤寒论笔记第11篇:桂枝汤类似证被治坏了

作者: 中医二羊 | 来源:发表于2019-02-06 22:47 被阅读25次

伤寒论学习(2016/3/10)

昨天讲故事一样的学完桂枝汤类似证,被误治后的反应以及救治方法,和用方。接下来张仲景就详细解答,为什么这位医生把一个小小的感冒治淮的。算是一次临床病案讨论。通过这次病案讨论,我们可以详细学习,并防止再犯这样的错误。这条条文怀疑是后人的注解。不管怎样,算是上一条文的补充,帮助我们理解。

原文:

第29篇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二羊笔记:

1、这个病啊,病证很像(阳旦)桂枝汤证。根据桂枝汤的用法去用,病没缓解反而加重了。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四肢手脚冰冷。咽喉干、两个脚也挛缩,严重的还讲胡话。

2、老师判断喝了甘草干姜汤,到半夜的时候,患者手脚能温热起来,他的脚也能慢慢伸开,结果真的如老师预料那样。这就要求用药者有很深的功力,能准确判断患者目前的状态,病势。喝了药大概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做到心里有数。而不是像现在的大多数中医那样,吃吃看吧。

3、下面详细解释明明是对症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坏病症状呢?

患者的脉虽然是浮脉,但是却是浮大脉。浮是病在表。大脉是虚的表现,这时候的大脉是存取应该是无力的、无根的。类似于芤脉。虚了,脚才挛缩。

病虽然像桂枝汤,但是根据脉来看和兼杂症来看,患者是比较虚了。不能再乱发汗。(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

4、 误治。是患者这个时候的状态是内虚了,汗多伤阳。心烦、小便数是有热内、脚挛急是津液不足。这个时候正确的用法是用什么方呢?可参考: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个时候要用桂枝加附子汤的,就可以防止后面手脚厥逆四肢冰冷的亡阳症。

但是,一开始用附子是可以的,因为津液没有丢失那么多。如果出现被治坏的病、津液损失太厉害的时候又不能乱用附子了。你看都咽中干,烦燥,吐逆者。咽干、烦躁、又吐更加损伤津液。

津液不足的情况下,不能直接用太猛烈的附子。而是用甘草干姜汤,温和一点的恢复阳气。也就是胃气、胃阳。接着再用芍药甘草恢复津液。分清轻重缓急。治起病来有条不紊。

但是,但是,如果到很严重的程度,厥逆亡阳的状态,阳气都快脱了的时候就得直接用甘草干姜汤加附子也就是四逆汤。先把阳气救回来再说。

这些对医生的要求好高啊,具体在临床上应用。对于病人病情的把握、拿捏是很精细的。不能想当然,和乱来。要判断病势。判断病情缓急。加一两位药都很讲究。

一不小心就会用的不好。或者用错药。带来不良后果。

------------------------------------------

二羊伤寒论笔记,每日一篇。

学习原文、归纳原文,不强求解释,不猜测为什么?我只试图提取原文意思和要点,看看伤寒论到底告诉我们什么?

二羊我将每天学习伤寒论条文,主要以学习原文为主,以诵读背诵条文、记录学习笔记为每天的功课。如果你也在学习伤寒论欢迎跟我交流, 也欢迎您加入到学习伤寒论的队伍中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论笔记第11篇:桂枝汤类似证被治坏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zi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