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这一个词对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个非常熟悉的,毕竟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去支教。而大学生所参加的支教基本都是短期的支教,那么应该如何看待“短期支教”呢?

对于“短期支教”这个话题,社会上有着各类声音,这些声音是由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人物所发出,其中蕴含的含义也各不相同。其中主流的声音主要有这三种,“短期支教”利大于弊、“短期支教”弊大于利、辩证看待“短期支教”。
而很多人是站在辩证看待“短期支教”这一立场上的,尤其是曾经参加过“短期支教”的人。毕竟这种人亲身体验过“短期支教”,了解自身的情况以及被支教的学校的学生情况,所以他们明白“短期支教”的利与弊,能够辩证的去看待这一社会热点。
诚然,“短期支教”是会给被支教的学校和学生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参加“短期支教”的大学生们,对于当地的学校和学生来说,他们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短时间给当地孩子们带来的生活与学习上的冲击,往往会给他们带来一种心理上的落差;甚至是改变了他们的某些生活习惯,让某些孩子在支教老师走了之后无所适从;更不幸的是,如果支教老师们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支教并不是为了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和帮助,而是为了所谓的社会实践经历和证明,甚至在孩子面前表现的太过于富裕或者嫌弃孩子们,可能会让孩子们产生自卑心理,嫌弃自己的生活与家长,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不可估量的不良后果;更可怕的是,有一些坏人打着支教的名义,做的却是故意伤害孩子们的坏事,这样所带来的恶果,让学校、孩子甚至社会都难以承受。这就是“短期支教”所带来的弊端,这也是所有支教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但是,因为某个事物有它不好的一面就直接全盘否定它,这是不对的也是不严谨的。对于“短期支教”,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弊端,更要看到它也是有着好的一面的。很多短期支教团队,其实是真的带着爱心,发自内心的想给支教地的孩子们带去一些体验甚至改变。他们会通过自身所学所长,给支教地的孩子们带去一些不曾接触过的东西,比如通过一些手工课、趣味课、实践课,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切实的帮助开拓他们的视野,扩充他们的知识库,给他们今后的学习带去实实在在的帮助。

同时,支教地基本都是处于边远山区或者贫困地区,所以这里的孩子在寒暑假期间活动匮乏,甚至没什么人陪伴,很多孩子只能自己呆在家里或者到处串串门,无法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大学生支教更多的不是给孩子们带去学习的帮助,而是给孩子们陪伴,让他们能够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快乐寒暑假。
所以总的来说短期支教是既有利又有弊的,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一船人,也不能一味的说它好而忽视它不好的一面。而应该是辩证的去看待它,趋利避害,尽量避免不好的方面。

为此,支教前支教团队要与支教地学校做好前期的沟通与准备。支教团队必须了解支教地的实际情况,包括当地学生的生活习惯,当地的生活习俗,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和教案准备。同时,支教团队内部也必须根据支教地的情况,进行自我的培训,包括做好合适的教案,做好身体上的准备,还有明确团队的目标,制定团队在支教地的一些明确规定,避免团队给当地学生和学校带去不良影响。实施支教的时候,要做好合理的安排,保证能在给孩子们带去欢乐和一些改变的同时,也不会对孩子们原来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冲击,让孩子们收获真正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