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依赖别人到独立自主,最重要的是形成自我做事的闭环,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成主义者“!”
01
—
昨天,有位同学发表了这样一则有趣的留言:
这个社会单打独斗不行的,需要团队的。刘邦个人能力比不过项羽,但是手下能人无数,朱元璋 李世民手下都是一大帮能臣猛将,所谓的强者是能让别人心甘情愿跟着你混!
确实,如果把“从依赖别人到独立自主”看作是成长的第一次跃迁。
那么,“从单打独斗到领导人做事”则是成长的第二次跃迁。
而且,有了第一次,才会有第二次。
按中国人的说法叫“先修身、齐家,再治国、平天下”,
按西方人的说法则是有了“个人领域的成功“,才会走向”公众领域的成功”。
02
—
但“从依赖别人到独立自主“也是个困难的事情,
需要认知的提升,更需要思维方式的转变。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
我记得我刚开始工作时,我只会用“任务思维”去思考问题:
“这是上司布置的任务,别想那么多,照做就行”。
但是,工作总是不会像预想的那样顺利,
一旦我的任务遇到问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撇清责任:
“我是按指示做的”,“不是我的问题”,“都是他们的错”。
这种思维方式是有问题的,因为我从来没想过要主动去承担责任,也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03
—
但现在,我习惯了用“成果思维”去思考问题:
“既然接了这个任务,我就要负起这个责任,一切要拿成果说话!”
这样的思维方式让我发生了两个改变:
首先,遇到任何问题,我都会先从自己身上去解决,而不是把问题推给别人;
其次,我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变得更积极主动,变得具有“成长型思维”!
比如,我临时接到一个任务,虽然有难度,
但我会想:先把力所能及的做好,确实有困难,超出自己能力的,要么多花时间研究,要么请求别人帮助,总会有应对的办法。
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给我带来了机会,让我有了成长。
04
—
另外,从依赖别人到独立自主,最重要的是形成自我做事的闭环,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成主义者“。
站在自己日常工作生活的视角去看,就是“凡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还是以我自己来举例。
我是一个比较注重理性的人,我一度认为做事要等一切都思考清楚了,才能开始行动。
但世界哪有那么什么“完美的思考”!
所以我给人的印象就是“想得多,说得多,但做得少,交付的成果更少”。
打个比方来说,
我就像那个站在田岸上的“知识分子”,别人都已经卷起裤腿跑到田里干活了,我却还在那里思考人生。
再说得再难听一点,就是不想弄脏自己的手,不想干累活。
但没有行动,哪来结果呢?
05
—
其实,做事闭环的基本逻辑是:
有了初步的构思,就要开始行动,并通过获取反馈信息,再逐步消除大脑中的“模糊”。
遇到问题,与其在那低头思考,还不如动手尝试,让自己先跨出行动的第一步,再不断迭代,直至接近或达成目标。
比如,当我意识到写作能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我就开始进行日更,尽管一开始时并不顺利,甚至写的东西都拿不出手。
但经过近一年的写作日更,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有很多读者给了我一定的反馈,这些反馈除了给我带来继续写作的动力外,也让我对”独立自主“的认知越来越清晰:
形成做事的闭环,把事情做完成--追求达成目标、获取成果、兑现承诺这才是真正的独立自主。
06
—
最后,总结一下:
如果把“从单打独斗到领导人做事”,看作是成长路上的一大跃迁。
那么,“从依赖别人到独立自主”就是它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认知的提升,更需要思维方式的转变:
遇到问题,我们要先从自己身上去解决,而不是把问题推给别人;
遇到困难,我们要具有“成长型思维”,变得更积极主动。
而且,最重要的是,形成自我做事的闭环,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成主义者:
“凡事有交待,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