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直面自己的情绪并爱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直面自己的情绪并爱自己

作者: 木木的碎碎念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1-12-12 20:06 被阅读0次

    最近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三种自我状态,通过分析自己的行为,我发现自己时常处于三种状态不断切换中。

    儿童自我状态:行为和感受像个孩子。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在刚出生时,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快乐、深情、愤怒、悲伤和恐惧。幼年时,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更复杂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正因为这样,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儿童自我状态分为自然型自我状态和适应型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表现得像自己的父母。包含了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还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借此判断是非对错。这些价值观来自父母,所以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他们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父母自我状态分为挑剔型自我状态和养育型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性而非情绪化的方式行事。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处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不再被脑子里的父母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能基于事实来行事。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代表了人格的结构。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三种自我状态,没有高下之分,但处在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下,人会条件反射性地作出行为和情绪反应,此过程高度概括,所以无思考,因此也无法促进人成长。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中,人才能思考当下,评估自己的行为,倾听别人而不马上驳斥。

    虽然这本书很短小,很多人用半天的时间就能读完,我却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时常拿出来翻阅的书,常翻常新,每次读都有新的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直面自己的情绪并爱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fd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