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0开始依次写1、2、3……,你能写到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是我在前些日子看到一本关于儿童记忆的书中的问题,若有所感。
提出这个问题,每个人会很好奇。这有何用呢?
是的,以“使用”为价值判断事物的标准判断此问题,一定是没用的,仅管不知道答案。
的确对于每个人,对自己很不了解,到底能写到什么时候为止,不得而知,也许有人会想去试试,挑战一下自己,比如,设个计划,一次估计能写到1000吗,或者定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能写到1000吗。或再定个高远些的目标,看一下自己的极限?
当然了,有更多的人无暇理会这种无聊又没实际用处的锻炼。当然,我也的确提出了个很笨很没用的实践让大家去参考,但个人认为在某些时候,这个问题和实践可尝试去治疗身边的老年痴呆患者,我认为对其大脑有很好的帮助作用。这也是我个人从“数学是宇宙的钥匙”的角度上试想的一个方法,当然并未获得实践数据支持。
不过这种方法的实践运用在儿童持久力测试方面,得到了科学指导方面意义。不同的孩子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果,出错率、耐心极限方面也有不同的数据支持。因此针对这个结果可尝试制定不同孩子尤其是幼儿教学方案,个人认为也是一个不错的科学培养理念。
不过在这里,让我们还是继续以健康成年人的思维去推导。
好的,计划开始这项测试的人一定准备好了!首先是时间有了安排,第二下定决心写下去。到底能坚持多久呢?
也许,每个人心中己经有了答案。
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多人会认为做这件事毫无意义,或是有很多别的麻烦,逐步放弃。
最后的结论是: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导致不得不放弃原有计划,很多原因是之前根本没想到的。
不过,支持自己放弃这个实践的想法:越来越感到“无聊”
从刚开始的“好奇心”到最终的“无聊感”的体验,是否感觉到就像我们人生的任何一种选择,刚开始信心坚定、意气风发,志在必得,因为你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从“0”开始写1、2、3、4、5、……至到最后写不下去为止,当然也有很多的人受制于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受制于责任道德的束缚、受制于习惯等等选择坚持。
但,坚持的真正意义会在哪里?
当你从这些数字发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1和0组合成10、9后面不用其它单个标志,扑克牌每种色是13张?麻将也是?有什么规律?……
这些无理头的问题充塞你的大脑时,你会停下来研究吗?你是否能继续写下去?
于是,人生便出现不同,有人半途而废、有人一生迷茫、有人收获满满,也有人从未开始。
这也许就是《碎碎念》的初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