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有没有明确的质量标准。
标准越清晰,越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你才会知道该往什么方向努力,ROI也会很明确。
这就像考试一样,如果90分是你的目标,
那么平摊到各个试题上,你就会去拆解这90分应该怎么得。
这时,你就可以开始制定策略。
比如All in选择题,然后保证填空题只要做对6道就能达标。
又或者大部分精力放在研究大题上,
做对5个就能保证70分的基础分,
剩下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只要各拿到10分就ok。
根据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去酌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这叫做事的思路。
你能完整走一遍这个过程,就是最有价值的成长。
所谓目标,它既是终点,也是起点。
第二,有没有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过分纠结。
不是所有细节都值得你去关注。
比如这个PPT的字体是用宋体还是楷体,
这个报告数据是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好还是四位好。
我并不是说这些东西无所谓,
而是你不必花过分长的时间精力去研究它们。
因为这些细节并不会对大局造成决定性的影响。
分清主次轻重,不要喧宾夺主。
大头的事儿都没整明白,却去关注那些无关紧要的地方,
这就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一件事情上耗费了太长时间,
就要停下来反省一下,问问自己:
这个事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它会对大局产生哪些影响?
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有多大?
我投入这么多精力在它上面,能获得的回报是什么?
有这个时间我去做别的事情,获得的回报又是多少?
不要被事情带着走,学会跳出来,掌控它。
最后,你有没有一直原地兜圈子。
当你要找的答案并不在你所处的位面时,
再怎么努力都是白费,都是原地兜圈子,
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要的出路,根本就不在你所处理的事情中,
或者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本就不是开大会讨论。
这时就要跳出思维惯性的盒子(out of the box),
从源头开始重新梳理。
哪怕要把之前的努力推翻重来,
也好过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闷头狂奔。
作者 | 张良计
来源 | 张良计(ID:zhang_liangj)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