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效能读书》---节点以及其他

《高效能读书》---节点以及其他

作者: 16a6f7f8fb77 | 来源:发表于2019-01-12 11:58 被阅读29次

    《高效能读书》这本书是日本作家原尻淳一写的,作为一个劣等生,他谈论了自己如何进阶成为爱读书体质的方法。任何人生命中都会有一个节点。通过这个节点,你过上了和以前全然不同的生活。比如爱跑步的妈妈,她的节点是看完了电影《小王子》,在楼下开始了跑步,这一跑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跑半马,不仅体重狂甩30斤,更是坚持日更,买了房子,离她的偶像村上春树越来越近,发挥了她的影响力;比如袁了凡,从改号“了凡”开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此而后,终日兢兢,便觉与前不同。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原来命中只能活到53岁,结果活到了70岁;原来命中无后,结果生了两个儿子;而原尻淳一,是高中时期上世界历史的补习班,补习老师开了一份书单,希望学生们考入大学后务必照单阅读。“在高中学习世界文化史就像默记食谱一样。进入大学以后,要去品尝菜(书的内容)的味道!”进了大学,他就把阿部谨也的所有的书都读了,后来又去读了网野善彦的书。(都是历史方面的)编织起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从一个劣等生,变成了斜杠青年,实现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也不知道我的这个转折点会在哪里?

    书中提到“每读一个作者,都要从其身上领会关键词,读过的作者多了,就能把握大量的关键词,从而发现多人共通的普遍性信息。这种发现即是‘知的喜悦’。”这段话让我想起,扬州大学的一个专家跟我们说的,凡是有动作,必然有踪迹,凡是有踪迹,必然有规律。学者的任务就是要去研究这些规律。同一个人的作品读得多了,就可以给这个作者 “贴标签”了。可以去找他的创造规律了,有时候,这些规律,作者本人也未必知晓。而书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把多个作者的标签放到一起,找到共同点,构成了普遍性。

    书中还提到,从“2D学习”到“3D学习”的概念。基于教科书等纸质平面媒体的学习,考试是确认学生是否理解教科书中的内容,这样的学习称为“2D学习”。而“3D学习”,基于一个假设:学生的兴趣并非源自2D,而是来自真实的现场。学习应该是2D和3D的结合。看书,投入实践,碰到问题,回头再来读。如此正向循环。我突然灵机一动。下学期,我要上英语国家概况。我可以布置一个小组作业,每一组设计一份现实生活中用得到的东西,如海报,小报,旅行社的欧美热点城市介绍等等。内容以英语国家概况为主。也可以设计一份报纸等等。贴近生活的实实在在的作品。任务型学习,带着现实中你会碰到的任务去学习,这样应该能最大限度激发学习兴趣。

    在沉迷读书技巧部分,作者提到,读书之前,先去维基百科看作者的奇闻轶事。“看过这些可爱的场景或背景再去读书,比起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读书,二者对于书的喜爱度和持续性是截然不同的。”这话启发了我,我最近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一个写哈代的作品,一个写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作品,不妨先去维基百科看看这两人的奇闻轶事吧。

    最后,我想提的是,作者提出,给自己的爱书排个前10名。我觉得这对我来说还真有难度。以后,读书的时候,我会有意识思考这个问题。读到此文的你呢?你心中的NO10是什么?  

    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效能读书》---节点以及其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znqdqtx.html